宁德时代赴港上市背后,护城河究竟要挖多深?
文/科技说说
宁德时代高高抬起的“靴子”,终究是重重地踏了下去。
近日,宁德时代发布“关于刊发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发行聆讯后资料集”的公告。港交所官网信息显示,该公司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或很快在香港主板上市。从2025年2月11日递表,至5月6日披露聆讯后招股书,用时共计84天——宁德时代的港股上市进程已然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若成功挂牌,这家市值超万亿的“宁王”,将实现“A+H”双资本平台布局。身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风向标,宁德时代赴港上市不仅是资本版图的扩张,更是其从“中国电池大王”向“全球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蜕变的关键落子。
这场“资本远征”的背后,是宁德时代多年进行技术沉淀与全球化布局后,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而港股上市也并非单纯融资行为,是宁德时代撬动全球资源的关键支点。通过香港这一国际金融枢纽,宁德时代将更高效地对接海外资本、整合产业链资源,迎来一个将护城河挖得更深的全新未来。
技术与财务的双重积淀
宁德时代之所以能够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有着多方面原因。而在技术、财务两大维度的双重积淀,是宁德时代厚积薄发的基石。
在技术这一维度,宁德时代将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发挥地淋漓尽致。比如在2024年,宁德时代于乘用车领域发布了神行Plus电池,是全球首个兼备1,000km续航以及4C超充特性的磷酸铁锂电池;推出新一代麒麟高功率电池,放电功率超1,300kW,可助力新能源车实现零百加速2秒以内;推出全球首款纯电续航达到400公里以上,同时兼具4C超充能力的骁遥增混电池。
而在今年4月21日以“边界觉醒”为主题的超级科技日上,宁德时代更是用“技术核爆”重新校准了新能源行业的坐标系。宁德时代发布全新钠离子电池品牌——钠新,首次将钠离子电池推向大规模量产。钠新电池可有效降低对锂资源的依赖,夯实新能源行业的基础;-40℃至70℃的全温域适配能力,为高寒地区、高温沙漠等极端环境下的新能源应用提供了可能……
宁德时代推出的骁遥双核电池,也是一次颠覆式创新。骁遥双核电池,是双核架构、自生成负极技术深度融合的重磅产品。其具备五大双核功能,包括高压双核、低压双核、结构双核、热管理双核以及热失控安全防护双核,能确保动力输出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在未来L3、L4级智驾时代为整车提供更稳定可靠的供能保障。
至于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则是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续航和峰值12C超充速度的磷酸铁锂电池。其实现三大突破——突破超充边界:1秒补能2.5公里,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全场景动力:在低SOC亏电状态下,依旧具备830kW高输出功率;超长续航:在提供12C超充体验的同时,实现了同等超充倍率下全球第一的800公里超长续航。
能够看到,宁德时代通过持续领先的技术,不断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这样一来,宁德时代能够构建起强大的技术壁垒,自然确保了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在财务维度,宁德时代的出色表现也有目共睹。据招股书显示,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年度利润持续增长。2022~2024年,该公司营收分别为3286亿元、4009亿元、3620亿元,年度利润分别为335亿元、473亿元及553亿元。
而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宁德时代在该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47.05亿元,同比增长6.18%。净利高达139.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8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18.29亿,同比增长27.92%。
强大的财务韧性,凸显着宁德时代在产品结构升级、成本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过硬实力。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张和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宁德时代凭借技术优势和产能布局等,有望在财务维度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宁德时代全球化的“资本引擎”
有着深厚积淀的支撑,宁德时代在港股上市已然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而此次宁德时代谋求赴港二次上市的初衷,则是剑指海外市场。
据宁德时代相关人士表示,宁德时代赴港上市募集的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及境外营运资金补充,为公司长期国际化战略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国际化战略布局提速。
事实上,早在此前宁德时代就已经在海外市场积极布局。宁德时代已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十三大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德国埃尔福特工厂已投产,且在积极推进匈牙利工厂、与Stellantis合资的西班牙工厂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的建设或筹建。
据了解,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工厂一期正在加速建设中,厂房土建已完工,正在推进设施安装,模组线预计今年投产,电芯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二期已取得相关审批手续,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也将在2025年开工。
而宁德时代赴港上市,有望斩获三大战略杠杆。
首先是资本杠杆,可破解外汇困局,支撑百亿级海外投资。目前,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在建项目总投资已超过110亿欧元,资金需求迫切。
据知情人士透露,宁德时代计划通过在香港上市筹集至少40亿美元,这将使其成为今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上市交易。如果交易规模扩大并行使超额配售权,最终募集金额可能增至53亿美元。这将直接补充宁德时代的“外汇弹药”,支撑更多项目的建设。
其次是资源杠杆,来构建全球产业共同体。通过港股平台,宁德时代可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强化与战略股东的协同。更重要的是,其“换电站联盟”和“双网并行”模式等生态布局,也将借助资本纽带加速落地。
最后是规则杠杆,让宁德时代更好地应对地缘博弈的技术话语权。面对欧盟、美国的本地化壁垒,宁德时代选择以技术标准输出替代单纯产能扩张。其“技术授权+能源服务”的商业模式,有望获得更高溢价。
此外,宁德时代的估值体系也将被重构。港股投资者,更注重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宁德时代市盈率长期徘徊在20-30倍,而海外新能源科技企业,包括特斯拉、Lithium Americas等普遍享受40-60估值。在港股上市后,宁德时代有望吸引主权基金、长线机构投资者,推动整体估值向国际水平靠拢。
可以说,港股上市对宁德时代的战略价值远超融资本身。在港股上市后的宁德时代,能否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全球标准,将资本势能转化为生态掌控力,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命运,更将深刻影响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未来格局。
向“全球规则制定者”进军
宁德时代即将成功在港股上市,显然不会迎来一场新能源领域的“终局之战”。因为其接下来遇到的竞争和挑战,注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但宁德时代的港股上市,既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技术驱动”的缩影,也是全球化2.0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宁德时代所书写的,不仅是企业财报上的数字,更是一个新时代的能源革命叙事——在这里,资本与技术共舞,风险与机遇交织,而中国企业终于站在了全球创新链的顶端。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着重强调,“我们不是在和同行竞争,而是在与时间赛跑。”可以预见的是,开辟全新增长曲线、深挖护城河的宁德时代将持续发力,向“全球规则制定者”的重要角色不断进军。在新能源产业的凛冬与暖春交替中,宁德时代正以厚积薄发之姿,开启属于“中国智造”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