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雪王”光环下的幸运咖,快速扩张存隐忧

编辑 | 余溯

出品 | 潮起网「加盟指南」

作为蜜雪冰城旗下咖啡品牌,“幸运咖”凭借母品牌的供应链优势和低价策略,近年来在咖啡市场快速扩张。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幸运咖全国门店已突破4000家,并计划冲击5000家目标。照此规模,品牌看似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成长为中国头部咖啡连锁加盟品牌之一。

不过,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幸运咖也正面临加盟商盈利困境、产品同质化竞争及品牌定位模糊等多重隐忧。不如结合最新数据与行业动态,一同来剖析一下幸运咖发展至今的扩张逻辑与潜在风险。

低价驱动是把“双刃剑”

幸运咖的扩张策略沿袭了蜜雪冰城的核心模式:依托成熟的供应链体系,通过低价策略吸引加盟商快速下沉市场。

在此背景下,品牌核心优势在于蜜雪冰城全球采购网络和自建生产基地,使得咖啡豆、奶粉等原材料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0%-20%,并通过自建仓储物流实现12小时触达90%县级区域。

get?code=MjNhMjg3ZWY3Mjk4MzZlYzk1YzJhOWU2MDFlNDkyMjYsMTc0NzE1NTIxODY3Mg==

以幸运咖2024年推出的“66幸运季”活动(饮品6.6元封顶)为例,品牌将低价策略玩得炉火纯青,将价格战推向极致,成功拉动当月GMV增长近20%、新用户环比激增105%。

然而,这一模式同时对加盟商群体形成了双重挤压。

一方面,低价策略导致公司毛利率仅为45%,远低于瑞幸咖啡的63%和星巴克的68%;另一方面,总部虽对每杯6.6元产品提供补贴,但加盟商单店利润空间被压缩至1-2元/杯,导致部分门店日营业额不足3000元,回本周期从早期的3个月延长至半年以上。

更加严峻的是,2023年至2024年,幸运咖闭店数连续两年超过新开门店数量,部分地区闭店率高达30%。

可以看到,幸运咖的供应链优势虽能支撑其低价策略,但过度依赖价格战可能导致品牌陷入“规模不经济”的陷阱。于是在2024年,即便在蜜雪冰城市值成功突破千亿后,仍有不少投资者对其子品牌的盈利能力和第二增长曲线持保留态度。

市场竞争白热化,价格战与产品创新乏力

目前,咖啡赛道竞争已从单纯价格比拼转向综合实力较量。

对比同行来看,瑞幸咖啡、库迪咖啡通过“9.9元咖啡”和联名爆品(如酱香拿铁)持续抢占市场,而相较之下幸运咖的产品创新始终滞后。

get?code=Yzc1MmVlZTBiYzQ0MjdlZWMyYjgwZTNkNGJkNTczMDUsMTc0NzE1NTIxODY3Mg==

例如,瑞幸咖啡推出生椰拿铁一年后,幸运咖才上线相似产品椰椰拿铁;品牌旗下茉莉拿铁产品虽将研发周期缩短至27天,但未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2024年的一项消费者调研显示,60%的县城青年认为幸运咖咖啡“口味寡淡”,品牌调性被贴上“廉价咖啡饮料”标签,难以吸引品质敏感型客群。

与此同时,蜜雪冰城自身推出的如椰椰拿铁、茉莉拿铁等咖啡产品与幸运咖形成内部竞争,进一步分流客源。

加之瑞幸咖啡通过“带店加盟”模式加速下沉,2024年其门店数已突破2万家,库迪也以“8.8元咖啡”抢占县域市场,幸运咖的先发优势正面临逐渐丧失的窘境。

更关键的是,下沉市场的咖啡消费潜力被高估。尽管县域市场线上咖啡订单增速达69.19%,但消费者对咖啡的日常需求仍远低于一线城市,低价策略难以转化为高频复购,对幸运咖的影响或将是长期的。

品牌定位困局:蜜雪基因与咖啡消费逻辑的冲突

蜜雪冰城的成功,建立在“极致性价比+高频茶饮消费”逻辑上,但咖啡市场对品牌调性和品质的要求其实更高。

为此,幸运咖其实暗藏定位困局。

幸运咖沿用蜜雪的“红白视觉+低价策略”,在一线城市难以突破消费者对星巴克、瑞幸的品牌认知壁垒;在下沉市场,6.6元定价既无法与蜜雪自身3元奶茶形成价格梯度,又因过低价格引发品质质疑。2024年相关媒体报道的另一项调查显示,仅有15%的消费者认为幸运咖是“专业咖啡品牌”,多数仍将其视为“蜜雪副牌”。

get?code=ZDU1N2ViNWI4ZWI0ZTkyMjgzZmEzMjEyYjQ1ZTFhNDAsMTc0NzE1NTIxODY3Mg==

此外,品牌营销短板日益凸显。

相较于瑞幸频繁的联名营销(如茅台、黑神话),幸运咖长期依赖蜜雪的“佛系”风格,直至2024年才签约首位代言人王俊凯,导致品牌错过流量红利。尽管蜜雪宣称将加大数字化和健康概念投入,如推出低热量“超模芝士拿铁”等,但市场反响平平,未能扭转品牌形象。

深层的矛盾在于,蜜雪冰城与咖啡消费的底层逻辑存在冲突。

奶茶的高频消费与咖啡的“提神刚需”属性差异显著,导致幸运咖在下沉市场的用户黏性不足。举例来说,比如内蒙古某大学城的幸运咖门店因瑞幸入驻后单量骤降,反映出低价策略在品牌认知度不足时的脆弱性。

对于幸运咖而言,规模扩张之外更需重构竞争壁垒。

幸运咖的困境折射出新消费品牌“路径依赖”的风险——蜜雪冰城的成功模式在咖啡赛道遭遇“水土不服”。若要突破增长瓶颈,品牌需在包含优化盈利模型、制定差异化产品策略、重塑品牌价值等多方面进行发力。

咖啡市场的竞争已进入“持久战”阶段,幸运咖若仅依赖蜜雪冰城光环,恐难逃“规模不经济”的陷阱。只有构建独立的品牌护城河,才能在红海中突围。正如某知名行业分析师所言:“低价可以打开市场,但只有品质与品牌才能守住市场。”


本文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立场
Manner咖啡,走到十字路口
« 上一篇 05-14
下一篇 » 05-14

相关内容

“雪王”光环下的幸运咖,快速扩张存隐忧
Manner咖啡,走到十字路口
威立亮滴眼液:预防眼压高青光眼,从年轻开始
“怪不得”:百融云Agent买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