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店减速、食品安全频发,古茗不灵了?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作为中国现制茶饮赛道“下沉市场之王”,古茗近年来凭借供应链优势和加盟模式快速扩张,已经成为新茶饮赛道不容忽视的重磅玩家。
特别是随着他在2025年2月成功登陆港交所,属于古茗的高光时刻已然提前到来。再加上公司市值一度突破200亿港元大关,很多人都对古茗的未来拥有更大的期待。
然而,上市后的古茗却面临着拓店增速放缓、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市场竞争白热化等多重挑战。
面对市场竞争持续加剧的大环境,一个不容忽视的残酷现实是,“上岸”似乎没有让古茗“松了一口气”。
不仅如此,这家曾以“乡镇包围城市”策略崛起的品牌还在遭受着是否已触碰增长天花板的质疑。
从“狂飙”到“刹车”,万店目标成泡影
事实上,古茗的扩张速度在2024年后便呈现出显著放缓的趋势。
数据显示,2023年,古茗新增门店超2300家,但2024年前三季度仅净增778家,同比减少66%。
与此同时,招股书显示,2024年古茗营收增速降至14.5%,相比于2023年38.1%的营收增速下滑不少,单店日均GMV也从5800元下滑至52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古茗浙江大本营的同店GMV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
很明显,古茗正从“狂飙”迈入到“刹车”阶段,在此背景下,昔日万店目标已经很难达成。而在古茗减速背后,自然还暗藏着品牌在新茶饮市场所面临的诸多压力。
首当其冲的,是市场饱和与内卷。
据统计,古茗80%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乡镇门店占比达40%。由于下沉市场门店密度已接近临界点,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左右互搏”现象,从而导致加盟商流失率从2021年的6.2%攀升至2024年的11.7%。
还有供应链边界限制。
在供应链建设层面,古茗采取的是“仓库覆盖150公里”的策略,品牌旗下75%门店位于仓库辐射范围内。但这样做的坏处是,供应链建设成本高昂,导致公司2023年负债率高达95%,限制了品牌进一步向一线城市及新区域扩张。
最后是资本压力与估值矛盾。在登陆资本市场以前,古茗单店估值高达424万元,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情况会变相迫使古茗在“保利润”与“冲规模”间艰难平衡,从而在上市前后更倾向于利润而“牺牲”了规模扩张。
加盟模式下的信任崩塌
古茗门店扩张速度放缓之所以引得市场侧目,根本原因在于,其加盟模式曾是品牌扩张利器(加盟店占比99.9%)。
但众所周知的是,加盟模式是一把双刃剑,若品牌管理把控出现问题,那么品控、服务、食品安全问题等问题不免会成为“定时炸弹”。
2022年以来,古茗曾经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登上热搜。2022年,品牌旗下门店使用过期原料被罚、饮品中喝出壁虎;2024年,古茗陷入疑似“血痰”事件,引发舆论危机。尽管最终澄清,但在黑猫投诉等互联网投诉平台中,相关投诉仍然十分惊人。
由加盟模式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暴露出古茗的管理漏洞,而这些漏洞终将由品牌承担代价。
根据媒体分析,古茗之所以遭遇消费者频频投诉,根源在于加盟商监管失效。例如,古茗虽设置6轮审核、150道测试题的高准入门槛,但为冲刺万店目标,2024年推出的“首年免加盟费”政策,导致品控标准松动。
与此同时,古茗97%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利润导向下,品牌对违规门店处罚力度不足,自然难以根治食安隐患。
不断出现的食安问题正在让古茗面临消费者信任流失,iiMedia调研显示,28.2%消费者将“质量安全”作为茶饮消费首要考量,而古茗多次负面事件已动摇其“鲜果茶性价比之王”的品牌认知。
供应链优势能否抵御行业寒冬?
相关行业预计显示,2025年国内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增长率将降至12.4%。面对行业增速放缓和价格战加剧的不利局面,古茗没有坐以待毙,试图通过差异化策略破局。
客观来看,古茗存有独到的优势与潜力。
比如在供应链护城河上,古茗拥有22个自营仓库、能实现48小时鲜果直达、冷链成本仅占GMV1%(行业平均2%),种种优势支撑了其高频推新能力。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共计推出85款新品,推新数量相当惊人。
此外,古茗这些年构建起了下沉市场壁垒,其乡镇门店占比超40%,单店年利润37.6万元,利润率20.2%,显著高于行业均值。
但是,挑战与隐忧同在。
整体来看,古茗目前正面临产品同质化的危机,招牌产品“超A芝士葡萄”与喜茶、奈雪高度雷同,缺乏爆款创新,在过去的2024年竟然无一新品出圈。
以及严重的价格战困局。随着古茗被迫加入“9.9元”混战,旗下鲜奶茶降价至9.9元,公司毛利率已从30.6%下滑至29.9%。
同时相比于竞品,古茗增量空间受限。品牌未布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且出海尚无明确计划,而蜜雪冰城们已经在海外市场拔得头筹,并凭借旗下“幸运咖”独立品牌抢占咖啡赛道。
古茗的困境,折射出的是新茶饮行业的集体焦虑。在资本催熟下,规模扩张与品质管控难以兼得。
若不能解决食安痼疾、突破同质化竞争,即便坐拥供应链优势,古茗也可能在“下沉市场护城河”中陷入增长停滞。
未来,其需在拓店策略上更精细化,并通过数字化管理强化加盟商管控,方能在行业洗牌中守住“老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