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瓷砖巨头开启“新游记”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十月的深圳,气候宜人绿意盎然。大好风光之下,深交所迎来了一位新客。22日,被誉为“瓷砖一哥”的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可波罗)正式敲钟上市。作为近5年唯一成功登陆A股的建筑陶瓷企业,二级市场给予了热情回应。
上市当天马可波罗收盘股价31.46元/股,涨幅超128%,总市值突破400亿元。马可波罗闯关成功意义可谓重大,对外不仅能提振建陶行业的信心,也能让投资者看到一个新时代的陶企形象。
对内而言,有了二级市场助力,马可波罗的版图会进一步扩大。据悉此次上市募集资金16.43亿元,主要用于升级改建绿色产线项目,实现降本增效。毫无疑问,背靠智造马可波罗将会开启全新篇章。
逐“智”前行
相信装修过房子的朋友们,都听说过马可波罗的大名,甚至还去过门店挑选过瓷砖。1996年,出生于广东普宁的黄建平在建陶市场摸爬滚打多年后成立了自己的品牌:马可波罗。
取名马可波罗,一方面是马可波罗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将陶瓷从东方带到了欧洲,与黄建平“为中国陶瓷打造一个世界知名品牌”的雄心壮志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国人对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十分熟悉,有利于品牌传播,希望秉持探索创新的精神去开拓市场。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马可波罗终于登顶国内建陶行业第一的宝座。
2022—2024年营收连续三年位居行业首位,即使放眼全球,马可波罗也是响当当的存在。据意大利《陶瓷世界评论》杂志发布的榜单,2024年马可波罗瓷砖产量1.85亿平方米,仅次于美国莫和克、墨西哥拉莫萨,排名世界第三。
在“建陶寒冬”中还能保持如此傲人的成绩,马可波罗的数智化转型功不可没。从2022年开始,马可波罗对旗下江西和美陶瓷、唯美陶瓷两大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引进质量自动检测系统,打造数字化车间。
去年3月,投资近10亿元的马可波罗数智工厂顺利点火,这标志着马可波罗向工业4.0再迈进了一步。据悉该工厂引进了全球领先的意大利萨克米宽体超高速连续成型辊压机,具有节能、静音、无尘等优点。
除此之外,工厂还配备了全生产线智能云控哨兵、高精度数控伺服磨边、无人值守储砖、自动化包装等多个智能系统,可以实现全工序自动化生产,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还优化了生产成本。
2024年其综合毛利率为38.45%,高出行业平均值15个百分点以上;归母净利润13.27亿元,远高于东鹏控股的3.28亿元和蒙娜丽莎的1.25亿元,赚钱能力堪称赛道独一档。
正是因为有智造的加持,马可波罗才能有强大的盈利能力。当然对智能化、数字化的追求,不单单是为了秀一下“肌肉”,向外界展现统治力,更在于顺应时代的契机。
众所周知,很多传统陶瓷厂工作环境脏乱差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近两年房地产行业的低迷令陶瓷市场陷入低价内卷的恶性循环。
想要在逆境中突破,传统行业就必须和科技结合,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马可波罗目前所做的就是打破传统模式束缚,让陶瓷产业成为循环经济的一部分。
向“新”而生
被誉为“总设计师”的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视察时曾多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先行的理念放在现在也不过时,马可波罗除了在生产端大力改造外,对产品创新的追求更是孜孜不倦。
以前瓷砖市场,规格单一花色老旧。然而今日不同往昔,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崇尚个性、多元化生活,对新中式、极简主义、法式自然、美式现代等风格都愿意尝试,瓷砖市场“焕新”迫在眉睫。
去年6月,马可波罗隆重发布“印象敦煌”系列产品,从丝绸之路中汲取灵感,用现代工艺呈现出东方大国独有的韵味。在去年12月26日举办的2025年度经销服务商年会上,马可波罗总裁谢悦增表示,要适时而变,持续开发国潮产品,取悦年轻人审美。
今年初马可波罗再次迎合市场潮流,推出了“当代仿古,经典未来”系列产品,涵盖上百款SKU。通过数码微浮雕、3D干粒抛光等技术,精准还原天然石材的纹理触感,不仅散发着古典之美,还透露着科技气息。
与此同时,针对时下大热的岩板,马可波罗推出了子品牌“东唯”,除此之外,马可波罗还对旗下高端品牌唯美L&D进行全面升级,满足高消费群体的需求。
产品、品牌的“新意”,自然离不开强大的科研力量。
资金和人才双管齐下,马可波罗取得了825项专利,其中境内发明专利197项,实用新型专利310项,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而且很多技术均到了国际领先。
例如在岩板领域,马可波罗自主研发的曲面岩板,能实现半径小至15cm圆弧,最大弯曲幅度可达125度。可应用于圆形穹顶、旋转楼梯、弧面背景造型,该系列产品已经成功运用于港珠澳大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北京大兴机场等多个国家级工程。
再比如铺贴瓷砖时,连纹向来是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行业痛点,2021年马可波罗专门发布了AI随机无限连纹技术,任意两片瓷砖都可以实现连纹效果,呈现出图案的无限之美,避免了贴砖过程易出错的问题。显然产品上的不断创新,让马可波罗的护城河更加稳固。
温度造品牌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科技硬实力虽然提升了产品品质,但是想要卖出去还需要卓越的“软实力”。换言之,科技只不过是敲门砖,最终征服消费者的是优质服务。
瓷砖销售主要依靠线下市场。那么经销网络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瓷砖品牌销量的好坏。马可波罗从创立之初就非常重视经销渠道的建设。
截至去年底,马可波罗经销商数量1447家,销售终端8276家,是经销网点最多的建陶企业之一。
能够获得如此多经销商的青睐,原因很简单,马可波罗并不是将二者的关系定义为简单的买卖,而是紧密相连的伙伴。
近两年建陶市场进入下行期,许多经销商因此信心不足。从2023年至今马可波罗董事长黄建平、总裁谢悦增相继到重庆、成都、杭州、上海、济南、青岛等城市进行走访调研,对产品陈列、销售服务、渠道建设给出优化意见。
掌舵者深入一线,不仅能够清楚了解市场真实情况,更能提振经销商和销售人员的士气。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检查是否对消费者的服务落实到位。毕竟只有抓住客户的心,经销商和品牌才能共赢。
为此,马可波罗深抓售前、售中、售后三大环节,替消费者排忧解难。除了最基本的免费量房、免费上门铺贴指导外,马可波罗还联手酷家乐推出“筑家·小马 AI快搭”设计工具,门店服务人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快速生成贴砖效果图。
和对待经销商一样,马可波罗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传统的一次性买卖,而是保持朋友般的细水长流。例如从2020年起,将每年8月定为“感恩服务节”,各地的销售团队会亲自上门为新老顾客进行清洁服务,并组织观影、亲子、演唱会等各种文娱活动。
常言道,朋友多了路好走。通过拉近距离维护关系进而形成强大的消费粘性,马可波罗的销售生态才会循环往复。例如很多新客户往往都是以前的老顾客介绍而来。都说做生意的本质就是处理关系,马可波罗的成功并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而是经销商、消费者三者共同用温度孵化而来。
结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陶行业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赛道。但正因为如此,外界也把其归类为“夕阳产业”。不过新时代下各种需求被放大,建筑行业更是被称作国民经济基础,马可波罗的未来依旧不容小觑。
作为建陶行业的领头羊,马可波罗在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有能力去打破行业束缚,走上智能绿色化发展之路。上市成功仅仅是刚刚开始,属于马可波罗的好戏还在后头。
加载中,请稍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