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规模之下的鸣鸣很忙,突围很难

编辑 | 余溯

出品 | 潮起网「加盟指南」

自2023年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合并成立鸣鸣很忙集团后,这家著名量贩零食赛道企业便以日均新增22家门店的速度狂飙,迅速跻身“万店俱乐部”。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鸣鸣很忙”门店总数已突破1.4万家,年GMV达555亿元,一跃成为下沉市场的“零食大王”。

然而,规模的快速膨胀似乎并未全部带来预期的协同效应,反而暴露出了更深层次的竞争短板。

随着低毛利、同质化竞争、供应链压力等问题成为品牌持续增长的桎梏,现如今,如何在高歌猛进的规模扩张中进一步实现商业模式突围,已成为鸣鸣很忙亟需破解的难题。

规模神话下的增长泡沫:门店扩张难掩单店效能疲软

众所周知,鸣鸣很忙的业绩增长高度依赖门店数量的扩张。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借助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两大品牌的高速扩张与合并,公司门店数从1902家激增至14394家,GMV也从64.47亿元飙升至555.3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3%。

get?code=MTJiNzAzYzZlODVhMGJlNGVlYWUyMWM4MWVhN2I3MDksMTc0ODMwMDM3MDIzNA==

不过,在风光无限的门店规模之外,聚焦单店效能可以发现,其单店效能并未同步提升,甚至呈现疲软态势,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

比如客单价持续下滑。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鸣鸣很忙门店客单价从36.84元降至34.38元,单店日均营收仅从1.42万元微增至1.55万元,增幅不足10%。

同时,公司毛利率表现长期低迷:2024年毛利率仅7.6%,净利润率为2.3%,远低于传统零食品牌(如良品铺子毛利率40.75%)。

在此背景下,压力自然逐渐传导到加盟商身上。据悉,鸣鸣很忙部分区域因门店密度失控(如县城步行街同品牌门店扎堆),回本周期从1.5年延长至3年,还有部分门店因客流分流而被迫关闭。

显而易见,鸣鸣很忙的这种“薄利多销”模式十分依赖持续开店维持增长,但随着下沉市场渐趋于饱和,门店密度过高导致内耗加剧,品牌规模效应可能反噬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鸣鸣很忙经营活动现金流在2024年已转为-2.3亿元,其依赖融资维持扩张的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同质化竞争困局:低价策略难筑护城河

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量贩零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停留在“低价+多SKU”,这种趋势虽然造就了鸣鸣很忙的脱颖而出,却也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意味着量贩零食行业护城河难建。

这给鸣鸣很忙的规模优势埋下隐患:虽然公司通过供应链整合将商品价格压低25%,但这一优势正被竞争对手快速复制。

get?code=ZDQ5ZTk1ZmM3YjAxNDRhYzQzOTRiMDQwODEzNmQzOTAsMTc0ODMwMDM3MDIzNA==

一方面,行业价格战持续白热化。比如在山东等市场,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旗下“好想来”的折扣战一度低至5.8折,进一步压缩了行业玩家的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各品牌门店产品品类高度重叠。以鸣鸣很忙为例,其膨化食品、烘焙糕点等品类占比超70%,依赖白牌商品盈利的模式易被模仿,缺乏差异化壁垒。

最重要的是,在此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忠诚度低。即便鸣鸣很忙已经成为拥有1.4万家门店的“巨无霸”,价格敏感型用户仍然容易因小幅价差转向其他品牌,暴露出品牌黏性不足的缺陷。

尽管鸣鸣很忙尝试通过细分业态(如“零食很辣”、“零食很大”)寻求突破,但新业态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且面临供应链复杂度提升的挑战。例如,其试水的“省钱超市”新增日化、冻品等品类,SKU增至3380个,但物流覆盖半径仅300公里,下沉市场配送效率瓶颈凸显。

同质化竞争困局是一场面向所有玩家的“内卷”,在此过程中,鸣鸣很忙很难置身事外。

供应链与业态升级:突围的关键胜负手

若要打破增长瓶颈,鸣鸣很忙无疑需从供应链效率与业态创新中寻找突破口。

在供应链纵深整合层面,目前公司99.5%收入依赖商品差价,缺乏上游控制力,议价权薄弱。未来需通过自有品牌建设提升毛利率(现有自有品牌占比不足10%),并优化临期商品处理机制(如拆分促销、组合包装),将损耗转化为利润。

get?code=ZGRmNDliYzQyNWRkNTVlMjlmYzMxYzY3MDYxZmI1MmYsMTc0ODMwMDM3MDIzNA==

此外,强化区域仓配网络亦是鸣鸣很忙的当务之急。只有控制物流成本、避免因规模扩张导致配送效率下降,才能让公司的供应链体系更加成熟。

面对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长期靠低价抢占市场的局面,业态多元化探索也是条不得不选的路。

事实上,鸣鸣很忙已经在试水“超市化”转型,新增日化、鲜食等品类以提升客单价,但在此过程中,需平衡SKU管理复杂度(从1000增至3000以上)与运营成本。

还有深耕社区场景、强化数字化赋能……只有依托“离消费者更近”的选址策略(如社区出入口、菜市场旁),强化便利性优势,而非单纯依赖低价,才能逐渐摆脱行业低价迷途;只有通过数据中台优化选品与库存周转(当前库存周转天数15-20天),实现“以销定采”,才能持续降低产品滞销风险。

鸣鸣很忙的扩张与隐忧反映出量贩零食行业的集体焦虑:低价竞争难以为继,规模扩张触及天花板。只有在供应链效率、产品差异化与业态创新上实现突破,其“万店帝国”才能挤掉泡沫。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头部企业已开始转向自有品牌和全品类整合(如万辰集团推出“来优品”超市),而传统品牌如三只松鼠则通过并购加速布局。未来的竞争,已从“拼速度”转向“拼内力”,只有构建真正的成本优势与用户价值,才能在这场零和博弈中幸存。


*如果大家有关于中泰信托吴庆斌、建华建材、深圳优制云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郑能欢、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贾黛舒、句容市人民法院赵剑岚、南京市鼓楼人民法院刘桂占的相关新闻线索,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联合其他媒体进行全球范围的重点报道。
康师傅的“价值战”答卷:一碗面的创新与担当
« 上一篇 10-16
网红罗森超市,光环不再?
下一篇 » 10-16

相关内容

净利暴增131%!遇见小面带着重庆小面来港股了,下一步“煮”到新加坡
三季度营收近20亿,研发投入增17%,锦浪科技有自己的“攻守道”​
押注底层技术与全球化,九号公司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vivo X300系列发布背后:vivo从硬件到生态,AI战略布局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