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师傅,要当金属版的“泡泡玛特”?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为了庆祝这一节日,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全国各大知名博物馆纷纷免费开放供市民参观游览,并且推出了各种文创产品留以纪念。
近两年文旅大热,也把文创市场带到了一个新高度。近期国内知名铜质工艺品公司杭州铜师傅文创(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铜师傅)赴港IPO的消息引起了外界极大关注。
作为小米生态链中唯一的家居饰品企业,铜师傅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尤其当下文旅、谷子经济成为消费新趋势,投资者自然对铜师傅另眼相待。不过市场虽然“热”的起飞,但是被誉为金属版泡泡玛特的铜师傅距离成熟还很远。
爆款战略,内容出圈
2013年因为一款要价120万元的关公铜像,在卫浴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俞光决定进军铜工艺品行业,注册了“铜师傅”品牌。经过几个月的苦心钻研,俞光开始在互联网试水。
2014年5月正式入驻天猫,一款999元的“马到成功”让其收获了开门红,开业当天营业额超过100万元。2015年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铜师傅推出了一款售价仅为19.9元的铜葫芦挂件,一经上架抢购一空,月销上万件。
不到两年时间,铜师傅在业内已经小有成就。不过俞光并没有被短暂的成功蒙蔽了双眼,而是向着更远大的目标迈进。2016年正值农历猴年,铜师傅根据传统神话元素创作了黄铜工艺品《大圣之大胜》,在天猫发起众筹。
短短一个半月时间获得近千万筹款,创下当年淘宝众筹设计类目最高纪录。自此铜师傅一战成名,2016年销售额突破一亿元。随后铜师傅的商业之路愈发顺遂,2017年获得顺为资本、小米集团等多家资本的青睐,完成1.1亿元A轮融资,并且进入小米生态体系。
背靠小米集团,铜师傅业绩再上新台阶。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截至2024年底,按收入计铜师傅在中国铜质文创工艺品市场位列第一,市场份额高达35%。2022—2024年,在京东、天猫两大平台的铜质文创品类中,铜师傅也高居榜首。
一个仅成立十多年的企业便做到了赛道头把交椅,堪称奇迹。国内做铜工艺品的厂家多达上千家,为什么铜师傅能够脱颖而出?爆款战略功不可没。
众所周知,我国铜雕文化历史悠久,铜镜、铜炉、铜狮是各大博物馆常见的历史文物。不过铜质工艺品市场长久以来有类无品,产品内容大多为传统题材。而铜师傅则不同,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打磨产品进行创新,提升内容品质。
例如2022年用千年古法失蜡法一比一复刻了三星堆大面具,还推出了萌版的青铜神鸟。既满足了年轻人的喜好,又传承了我国五千年的文化。
再比如,《大圣之大胜》这尊净重15公斤的铜像,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题材,但处处体现了铜师傅的巧思。采用纯手工失蜡法铸造,细节还原更细腻;运用独创的高温着色彩绘工艺,确保颜色亮丽如初永不褪色。
除此之外,铜师傅还会邀请六小龄童、聂远、黄渤这些影视明星为产品代言,增加品牌曝光率。正是因为用心,爆款单品不断出现,再利用新式营销获客,铜师傅的业绩才会蒸蒸日上。不过俗话说金无足赤,铜师傅虽然炙手可热,但并非十全十美。
依赖线上,增长乏力
2020年,铜师傅正式入驻抖音,成为第一批免佣名单商家。目前铜师傅抖音官方旗舰店粉丝数量高达162.7万人,每场直播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粉丝观看。
其实不光在抖音,铜师傅在小红书、天猫、京东等线上平台都拥有数量庞大的“铜粉”。正是这些狂热的百万粉丝撑起了铜师傅的大业,当然线上平台也功不可没。
事实上,从成立之初铜师傅就以线上渠道为主。尤其天猫、抖音、京东这三大平台是其营收的主要来源。2022—2024年铜师傅近八成的收入来自线上市场。发力线上是铜师傅快速崛起的关键,但过分依赖线上并不见得是好事。
在招股书中,铜师傅提及如果无法和线上平台保持稳定良好的关系,或者因技术故障、数据泄露等问题的出现,业务运营将会遭受重大不利影响。
或许会有人说,电商平台多的是,这个平台不行可以转战其他平台,况且电商直播卖货是大势所趋。确实,相对于线下实体店,电商运营成本低,方便灵活,即便铜师傅只发力线上也能吃饱饭。但不要忘了,工艺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要么取悦自己收藏留念,要么赠予他人礼尚往来。
尽管直播能够让买卖双方实现“零距离”接触,不过工艺品是需要真听真看真感受,才能体会到造物之美。所以近两年铜师傅有意加大了线下市场布局,2020年在杭州开设了首家实体店,去年在成都、苏州、武汉等城市又增加了7家直营店。
此次IPO募集资金,铜师傅计划未来三年要在北京、上海、西安等一二线城市开设30家直营店。由线上转到线下,不仅能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消费者的参与度,更重要的是能加快营收增长速度。
2022—2024年,铜师傅营收分别为5.03亿元、5.06亿元和5.71亿元,复合增速仅为6.55%。很明显经过了野蛮发展的初创期,铜师傅正在面临成长的烦恼。
与此同时,铜师傅还要承受铜价飙升所带来的冲击。上个月沪铜主力合约价格突破8万元/吨,创下近20年来新高。而铜师傅95%以上的收入是来自铜质文创产品,一旦铜价大幅上涨,对其影响不言而喻。
虽说报告期内,毛利率由32.2%提升至35.4%,净利润增加了2204万元,但好数据的背后一部分原因在于降本。2024年铜师傅期间费用1.27亿元,相较2023年减少了478.7万元。以铜而兴,被铜所累,这或许是铜师傅未来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
产业扩圈迫在眉睫
铜被誉为“工业之母”,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市场早已突破了万亿规模。然而尴尬的是,铜工艺品却是个冷门小众赛道。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铜质工艺品市场规模仅为16亿元。
如果铜师傅继续专注铜工艺品这条赛道,未来发展空间并不大,属于螺蛳壳里做道场。况且铜摆件、铜像的受众人群较少,基本是爱好文艺、喜欢收藏的中青年男性。想要有勇猛精进的业绩,铜师傅要么扩大圈层,要么扩充产业。
其实自2016年以来,铜师傅就推出了《孔雀糖果盆》《喜上枝头》等多款果盘产品来迎合女性用户。2017年又创立了新品牌“铜木主义”,将铜元素扩展到实木家居市场。
出发点虽好,但女性对铜工艺品向来不感冒,这一行业难题短期内根本无法解决。而铜木主义,表面上看和工艺品装饰形成产业互补。不过实木家具品牌琳琅满目,仅靠铜元素彰显特色,还无法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2020年10月,铜师傅将铜木主义剥离,以便集中资源发展现有业务。在此之后,铜师傅连续发布了面向年轻潮流市场的“欢喜小将”、以茶具为卖点的银质文创“阅银”和专注高端客户的“玺匠金铺”等一系列子品牌。
可以看出铜师傅的发展思路很明确,由铜工艺品延展到塑胶、金、银文创赛道。不过新赛道的开拓并非易事,截至2024年底,这三大系列产品收入1975.8万元,营收占比仅为3.4%,成长壮大还需时间。
其实开启多元化征程,或许只是铜师傅小试牛刀,铜质文创产品才是重头戏。近些年,随着潮玩、谷子经济的崛起,我国文创工艺品市场发展迅猛,2024年赛道规模已经达到3540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23.4%。
如果能够抓住时代红利,背靠铜创产品也可以大有可为。目前铜师傅正在抓紧打造年轻多元的IP矩阵,除了“大圣”“马到成功”“好运葫芦”这些原创IP外,还购买了时下大热的《哪吒2》《变形金刚》《猫和老鼠》等多个IP授权。
参照当下各大潮玩公司的发展情况,卡游、布鲁可均是借由外部IP名气火爆出圈。铜师傅明显也有意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毕竟有流量才能吸引更多喜好二次元的年轻人。
不过引入外部IP同样会有风险,考验的是铜师傅的二创能力。如果做出的产品得不到IP粉丝的认可,相当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铜师傅还需在创作功底上费一番心思。
结语
老一辈人常常喜欢用“玩物丧志”来训诫后人,不过时代不同了,现代年轻人对“玩物”的痴迷,造就了一片崭新的商业蓝海,铜师傅也如同“开挂”一般,成为铜质文创赛道的佼佼者。
新潮的设计,走质价比路线,让铜师傅收获了一大批忠诚度极高的“铜粉”。然而随着销量的激增,铜师傅在产能、渠道、内容上的短板逐渐被放大。只有构建多元化的产业生态,扩大圈层,铜师傅才有望打破发展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