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秀头疗加速扩张,能带动头疗行业“破圈”吗?
编辑 | 余溯
出品 | 潮起网「加盟指南」
近年来,“头皮健康”正从传统洗护概念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兼具健康管理与消费升级属性的新兴赛道。在此背景下,头疗行业与一些头疗机构也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面前。
据咨询机构预测,到2026年,中国头疗市场规模将突破242亿元。可以看到,中青年人群的脱发焦虑、职场压力与“护肤式护发”理念的兴起,共同催生了头疗这一蓝海市场的发展。
而在这股浪潮中,有一家名为“正秀头疗”、主打非遗文化与轻资产加盟的机构异军突起,短短两年内门店规模便扩张至29家,代理团队超300人,并跻身一些榜单统计中的2025年养发馆加盟品牌推荐榜单前三甲。
然而,行业的蓬勃表象下暗流同样在涌动。面对行业虚假宣传、产品乱象与加盟管理风险频发的现状,正秀头疗的扩张,究竟会是行业“破圈”的引擎,还是会成为资本泡沫的前兆呢?
扩张背后的隐忧
事实上,在正秀头疗借行业热潮而起的风光之下,由于特殊的行业、产品属性,其同时也在展现出的风险点更值得普通消费者关注。
首先便是可能存在的加盟管理松散、品牌公信力承压问题。
需要指出,正秀头疗以“30万预算覆盖高端仪器采购”的低门槛加盟策略吸引投资者,但其快速扩张可能稀释管理资源。
据悉,行业普遍存在从业人员专业度不足、服务标准缺失的问题,而正秀同样尚未公开其加盟商培训体系细节。参考同类品牌“头道汤”的教训,其9000家门店中因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被消费者质疑“业余”甚至涉嫌传销式运营,正秀若无法强化总部对加盟店的监管,恐步其后尘。
其次,是产品效果争议与合规风险。
头疗行业的核心痛点在于“效果依赖性”。正秀虽宣称其产品基于苗药秘方并获批“妆字号”,但行业乱象显示,部分机构通过添加染发剂或禁用成分伪造效果。如果正秀无法通过权威临床验证其防脱、生发功效,可能陷入虚假宣传争议。此外,涉及功效宣称的产品需持有“特字号”备案,而正秀尚未披露相关资质,合规性存疑。
还有供应链与成本控制的平衡难题。
公开信息显示,正秀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原料闭环,但中药材价格波动(如2022年成交额较2014年增长26.8%)可能挤压公司利润空间。同时,加盟商依赖总部统一采购设备与耗材,若成本高于市场价(如行业常见的“高价低质”陷阱),将削弱门店盈利能力。
最后,正秀头疗也需直面市场认知局限与竞争同质化难题。
当前,消费者对头疗的认知仍停留在“基础清洁”层面,超六成用户认为服务效果不明显且价格过高。聚焦到正秀头疗来看,品牌虽以“非遗SPA体验”差异化突围,但竞品如“丝域养发”、“黑奥秘”等均在布局“科技+中医”概念,行业技术壁垒尚未形成。如果文化赋能仅停留于营销话术,正秀大概率会陷入同质化内卷。
从行业崛起的关键,到正秀的“破局”的可能性
当然,复杂的行业现状并不意味着正秀头疗就一定会步一些争议机构的后尘。但想要在行业中成功破局的话,品牌需要由内而外进行深耕与革新。
比如从“流量扩张”转向“价值深耕”。
公开报道显示,正秀计划引入AI检测设备并开发研学项目,如果能真正将科技深度融入服务流程(如个性化头皮健康报告),可构建技术护城河。另外,其“文旅+非遗”的IP化探索(如苗药梳子、香包等衍生品),有望将头疗从功能消费升级为文化体验,提升用户粘性。
更重要的,正秀头疗要尽快完成标准化与加盟商赋能的双重攻坚。
头疗行业乱象根源在于缺乏统一标准。对于正秀头疗而言,其未来长期的重点工作,是在服务流程(如头皮检测、按摩手法)、产品配方(如公开成分与功效验证)及人员培训(如联合专业机构认证)上建立行业标杆。如此,才可推动市场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此外,通过数字化工具(如客户管理系统)赋能加盟商运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行业品牌“连而不锁”的痼疾。
值得注意的是,头疗行业的跨界合作与生态构建必不可少。
目前,正秀已借力东西部协作政策开拓大湾区市场,如果能进一步与医疗机构合作(如联合发布头皮健康白皮书),或者与植发品牌形成“养护+治疗”闭环,可增强专业背书。进一步的,探索“社区店+电商”模式,以线下体验反哺线上产品复购,能够帮助品牌突破地域限制。
正秀头疗的加速扩张为头疗行业注入了文化创新与资本热度,但品牌隐患也折射出行业的集体困境:无法跨越“效果争议”、“管理粗放”与“认知壁垒”三重门槛的话,头疗大概率会沦为又一个“伪需求”赛道。
对正秀而言,短期需严控加盟质量、强化合规性;长期则应深耕技术差异化与用户教育,将苗药文化从“营销标签”转化为“信任资产”。只有这样,品牌扩张才有可能从“单品牌神话”进阶为“行业崛起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