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时的科技迎1亿融资,这辆“空中的士”能否实现真正飞行?

近期,进行载人eVTOL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时的科技宣布完成1亿元Pre-A轮融资,成立不到两年,这已是时的科技的第三轮融资,此前,时的科技已获得蓝驰创投和德迅投资千万美元种子轮投资。

在不少人看来,时的科技所处的“空中的士”赛道已从“火热”进入“微凉”状态。普遍共识是,概念很“酷炫”,但从技术研发这步开始,再到相关配套政策审定、供应链完善程度、商业化模式变现等一番环节看下来,一步比一步难。

“难”不可避免,但全球能源紧张、特大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已成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世界的出行赛道,“空中的士”理应占据一席之地来解决现实问题。此次时的科技融资消息再一次将大众视线拉回“空中的士”赛道,那么这个行业现在的发展究竟如何?时的科技在业内又有什么亮点?

赛道火热,佼佼者有望出局

“空中的士”的专业名称是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作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工具”重要补充,它是一种噪声小、飞行成本低、停放自由、不需要跑道的直升机,适用于空间密度高的城市交通。eVTOL产业有三大显著优势:一是eVTOL飞行器集电动化、垂直起降、低空航空元素为一体,其中垂直起降大大降低机场跑道建设成本、制造成本以及运营和维护成本;二是给城市低空交通出行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当前全球正提倡降低碳排放,这预示着未来交通工具将朝着电动化与零排放发展,而eVTOL也将得到更大的应用。

7c315d1accc84892b1c6616e8a0f9e35~tplv-tt-shrink:640:0.image?traceid=202302171448375A043FFA7640A02F8AFC&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F5Qe8u0Kyd3VuuxHEpOfGcV7HSw%3D

诸多优势自然能吸引资本的目光。早在2016年,互联网出行公司Uber发布《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白皮书》,称空中短距离通勤系统将会在10年内问世,让“空中的士”概念在全球受到广泛重视。2021年9月,美国电动航空公司Archer成功登陆纽交所,继亿航、Joby、Lilium后,成为第四家上市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整机企业,这吸引众多资本纷纷涌入,仅在 2021 年,全球该赛道投资额就已超越以往所有年份投资总和。目前,eVTOL 行业融资规模约达50亿美元,

海外赛道如火如荼,国内也一样。目前国内大部分飞行汽车企业的融资处于A轮或A轮之前,关注飞行汽车赛道的公司可划分为创新企业、航空大厂、互联网科技大厂、整车企业。其中,国内资本更偏爱投资整车企业,热门选手主要有小鹏系、吉利系。其中小鹏汇天于2021年10月披露的A轮融资,系目前行业内最大的一笔投资,融资额度达5亿美元。创新企业表现也可圈可点,亿航智能已经上市,时的科技、沃兰特、峰飞航空均在研发和融资进度上不断突破。

然而,相比于创纪录的2021年,2022年全球经济进入了衰退期,科技产业融资几近腰斩。今年年初,根据伦敦发展促进署与Dealroom 发布《2022年科技产业融资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科技产业融资总额为4852亿美金,相比于2021年创纪录的7230亿美金,下降了33%。融资不易,资本已经厌倦科技玩家PPT里的那些新故事,出去的每一笔钱都会被评估价值。

当前投资机构评估各大eVTOL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低,主要看企业飞行器设计及集成能力、能否尽早拿到产品适航认证、供应链把控能力、不同的技术研发路径所造成的产品竞争差异性等方面,优先投资其中的佼佼者。

这一次,时的科技拿到的1亿资金,由远翼投资领投,昆仑资本、KIP资本以及老股东蓝驰创投、德迅投资跟投。那么,从蓝弛创投、德讯偏好沃飞长空、沃兰特、时的科技这类创新企业的投资风格来看,创新企业在老牌整车企业面前是否存在一定优势?创投资本究竟看到时的科技的哪些亮点?

风口之下,时的科技如何“秀绝活”

造一架“空中的士”有多难?它涵盖了新能源电池、飞行设计、自动驾驶、新型材料等多个热门赛道,真正属于“风口上的风口产业”。但无论是叫“空中的士”,还是“电动飞机”,最大难点还是在于飞行技术。这也是为什么科创新秀敢于走到整车企业面前“秀绝活”的原因。

行业内融资规模站在前排、有资金有深厚电动化背景的小鹏汇天研发的“小鹏汇天旅航者X3”机身上那四个轮子,实在令人无法联系到“未来飞行世界”,业内主要还是看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实力。时的科技在这方面或许可以拿出真本事。

9448fc2261a04dd58c8b0622e871190a~tplv-tt-shrink:640:0.image?traceid=202302171448375A043FFA7640A02F8AFC&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5QJKgzyd3R7QvhXOsWhrthRvezw%3D

目前,时的科技的团队实力在行业中属中等偏上。时的科技创始人黄雍威曾负责吉利集团全资子公司太力飞车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项目,其团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20是一架纯电动、倾转旋翼的垂直起降飞行器。据了解,E20设计航程为200公里,远远高于“小鹏汇天旅航者X3”50公里以上的飞行续航里程;巡航速度达每小时260公里,而已在美国上市的Joby的S4的试飞纪录是77分钟248.8公里,同为5座6发的纯电动倾转旋翼垂直起降飞行器,初创企业能做到和上市公司有诸多相似之处,时的科技表现令人惊艳。

另外,E20 eVTOL 25%和50%缩比验证机已累计实现数百次成功倾转过渡飞行,在倾转控制策略与控制律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进一步推进了E20原型机开发。据了解,时的科技也会将此次1亿融资应用于倾转旋翼构型研发上,值得市场期待。

可以说,在行业无标杆产品的情况下,E20的出现无疑引来资本关注,若真正投入应用,时的科技作为国内首家采用倾转构型的载人eVTOL企业,有极大可能成为产品研发方面的模范,并将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为行业提供创新指导。

不过,产品研发实力固然重要,但要想真正实现商业化,打开利益空间,提高大众对“空中的士”产业的认知度,适航认证是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适航认证进度也是投资人关注的方向之一。

目前,全球各国民航监管部门都在探索适航认证标准中,至今还没有一家飞行汽车企业取得正式的适航认证。国内比较重要的节点事件是在2021年12月,亿航的飞行汽车正式进入适航审定流程,开启国内飞行汽车适航审定法规进程。从业人士和研究机构预计,eVTOL获取适航认证通常需要花费数十亿元,国内赛道初创选手不多,结合资金限制,走到适航审定这一步就更少。

目前亿航、峰飞航空在适航审定方面进度相对较快,而去年时的科技召开了E20适航审定基础首次评审会,与其合作的航空厂商法国赛峰电气也传来好消息,赛风电机今年能取得适航取证,这也将降低时的科技适航审定复杂度,加快审定议程。从这方面看,时的科技在初创赛道已属佼佼者。

凭借在产品研发和适航认证方面的表现,时的科技向资本展现了其巨大的发展潜能,此次获得的1亿融资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其实力的认可。但在“空中的士”项目面前,1亿资金依旧是杯水车薪,目前资本对于“空中的士”项目的态度还是比较暧昧,不抛弃也绝不冲动。

而对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产业来说,商业化迟早要提上日程,那么现在时的科技等赛道玩家能否开始与资本聊变现,获得更大的资金驱动力呢?

“空中的士”变现,仍为时过早

不少人认为,现在谈“空中的士”变现为时过早。确实,现在行业本身还有诸多难题有待解决。

摆在第一位的就是飞行安全评估。假设每架民航有100个失效状态会导致灾难性事故,民航监管部门要求,民航客机每个失效状态发生的概率为10的负9次方,即每运行10亿小时发生一次灾难性故障。综合到全机,失效状态发生概率就是10的负7次方。eVTOL在系统方面比民航客机简单,灾难级故障数目一般会小于100,但eVTOL一旦形成规模,这一类别的飞行小时数将很快超越民航客机,后续安全性测算将成难题。

此外,相关政策有待推进。2021年开始,我国陆续出台《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等文件,但是在飞行汽车颁发设计、航空管制、生产批准函和适航证明上,目前还是处在和企业一起探索的过程中。回到当下,有些城市连无人机飞行都受到限制,”空中的士”想要上天,要做好长期等待的准备。

供应链现状也不容忽视。建造一架“空中的士”,主机厂主要承担的是整机研发和集成的任务,其上游有许多子系统的供应商在各个专业领域将其中的模块组件生产完成卖给主机厂。我国厂商大多在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下顺势而生,或来自军工体系,均初涉民航产品研制领域,没有适航审定的经验。

1f1c9ea231d64c77880ce1e866db442d~tplv-tt-shrink:640:0.image?traceid=202302171448375A043FFA7640A02F8AFC&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2BeOfgs%2Fp7ZK2miD22hXE0T0t%2Fn0%3D

当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探讨“空中的士”变现可能性,即假设以上问题全都迎刃而解,“空中的士”商业化还有多远?据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3000亿美元,2040年骤增至1-5万亿美元。德国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甚至预测,到2050年全球95个主要城市的空中,将会有9.8万辆飞行汽车。而从当前研发设计来看,“空中的士”载人数量有限,很难缓解特大城市千万级人口通勤拥堵问题。从定价方面来看,据测算,一次普通的城市空中飞行(10分钟),成本大约是100-500元,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价格昂贵。最终,“空中的士”恐怕还是小众出行工具,市场空间极小。

但“空中的士”运营成本低的优势不容忽视。根据沃兰特创始人董明向媒体预测的数据,真正实现产业化后,“空中的士”运营成本应该只有直升机的十五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目前我国直升机的运营成本大约10000元/小时,照以上数据推算,“空中的士”每小时运营成本在500-2500元不等。这意味着在“卖产品”之前,走向市场最好的方式还是“卖飞行服务”,即从企业级订购找到突破口,可从景区、游乐园区、医疗消防救助、警务安全等方向入手。这与时的科技规划很靠近,第一阶段eVTOL将应用于郊区的低空旅游,实现低空旅游后,eVTOL再走向城际出行。亿航探索的方式亦同,旗下全自动消防飞行器以远低于进口云梯消防车的价格优势,已成功走向市场。

新生事物诸多难题待解,也是正常现象,但先机属于先吃螃蟹的勇敢者。绿色可持续、高效、智能的立体交通愿景正顺应科技发展浪潮一步步走向市场,只是时间问题。至于时的科技能否率先抢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Tiny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公众号:songguocaijing1)旨在提供活泼、深度的财经商业价值解析,做一个有态度的行业观察者!


本文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立场
滨江集团项目外拓屡次投资失利,举债拿地或涉“明股实债”
« 上一篇 04-26
盛赞比亚迪,锐评AI热,查理·芒格的“投资圣经”
下一篇 » 04-26

相关内容

一封站内信“豪掷”2000万,三只松鼠为什么习惯给员工发钱?
菜鸟网络诉拼多多不正当竞争案,赢了官司却输了人心
百融云:用MaaS为B端寻找AI最优解
负面曝光后,杭州美悦医疗美容门诊部脱胎换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