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百度AI云增42%,野村大摩却发预警,投资者为何不认可这份季报?

百度的焦虑溢出来了?

北京时间2025年5月21日,百度(BIDU.US;09888.HK)公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百度总营收325亿元,同比增长3%,超市场预期;其中核心营收同比增长7%至255亿元;核心净利润则同比增长48%至76.3亿元。

302813bdfa7c4656b71aa4a1bd6f81dc~tplv-obj.image?lk3s=ef143cfe&traceid=20250522220025D40F21138923E72F284F&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9i6RV%2BhCq4IYJPa8A9pB8Puxdbk%3D

具体在业务层面,第一季度核心非广告收入增长40%,萝卜快跑全球订单同比激增75%,智能云业务收入增速达42%

这些数据本应构成科技股投资者的狂欢。然而,财报发布后百度美股股价高开低走,当日收跌4.3%;次日其港股同样低迷,截止发稿前,跌逾3%。

这种“数据向好、股价遇冷”的割裂背后,似乎折射出百度在AI转型浪潮中的深层焦虑——传统广告业务持续失血,而智能云与无人驾驶两大新引擎尚未完全填补增长缺口。

AI云大增42%,撑起核心业务增长“半壁江山”

百度的营收业务主要分为百度核心业务和爱奇艺业务两大类,其中核心业务旗下则细分了在线营销业务、以智能云与自动驾驶等为主的非在线营销业务。

由于不论是广告业务,还是智能云抑或是自动驾驶,短期都有更大的可能率先获得AI技术赋能带来的商业价值兑现,因此,这一块也是市场着重关注的焦点。

财报显示,一季度,爱奇艺收入72亿元,同比减少9%,环比则增长了9%。

若剔除爱奇艺,2025年一季度百度核心收入录得255亿元,同比增长7%,驱动公司整体收入超预期增长。其中,又以收入同比大增40%的非在线营销业务为主要驱动力,业务收入达94亿元,公司解释这主要是受益于AI云业务的带动。

事实上,早在2024年百度增长的重要引擎就重点集中在AI业务层面,仅2024Q4其智能云业务同比增长26%,其中AI相关收入增长近3倍。来到今年一季度后,智能云业务增幅近乎环比翻倍扩大。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百度核心收入在第一季度实现7%的同比增长,主要由增速达42%的AI云业务驱动。AI云的强劲表现印证了市场对我们全栈AI产品解决方案性价比优势的认可。我们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ApolloGo成功进入迪拜和阿布扎比市场,标志着国际化进程取得关键突破。"

业务进展方面,百度AI云平台千帆升级模型库与工具包,新增对多模态和推理模型训练调优的支持。自动驾驶平台ApolloGo季度订单量超140万单,同比增长75%,累计订单量突破1100万单。百度App月活用户达7.24亿,同比增长7%。托管页收入占核心在线营销收入比例提升至47%。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在2025年3月发布首款多模态旗舰大模型ERNIE4.5及首款推理模型ERNIEX1,次月推出性能提升、价格更优的ERNIE4.5Turbo和ERNIEX1Turbo版本。ApolloGo在2025年爱迪生奖中荣获无人驾驶类别金奖,并成为中国首个进入中东市场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广告业务连跌四季,野村、大摩纷纷预警

然而,百度的AI转型速度,似乎并未完全弥合新兴AI新贵们在传统搜索市场上拉开的缝隙。

一季度,以广告服务为核心的在线营销业务同比减少6%至160亿元。值得重视的是,这已经是百度在线营销收入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2024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分别下滑了2%、4%、7%。

营收支柱业务业绩下滑的背后,是百度过去护城河最牢固的搜索业务的流量中介模式正在遭遇双重冲击。

从用户行为看,2024年短视频平台信息流广告增速达24.55%,而百度App月活虽在25Q1同比增长7%至7.24亿,但用户时长、用户增长均被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挤压,广告主预算随之迁移。

更严峻的是,AI搜索正在重构价值链条:微信等平台接入DeepSeek后,用户通过社交入口获取AI服务的习惯逐渐形成,这对依赖搜索入口的竞价排名模式构成结构性威胁。

百度虽然在接入DeepSeek前夕早已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宣布将旗下文小言App、网页端全面免费,同时开源下一代文心大模型。

但从坚守闭源到全面开放,从付费切换免费,百度背后的焦虑显而易见。在各行各业陆续接入DeepSeek的当下,百度AI的先发优势似乎有点捉襟见肘,AI业务增量能否持续仍值得关注。

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百度搜索以6.79亿的月活量,位居微信搜一搜(8亿)、抖音搜索(7.6亿)之下。据悉,受分流影响,百度日均搜索量降至3亿次,较2024年下降70%,市场份额仅4%。

相比这些可圈可点的业绩事实,百度对公司接下来的业绩指引才是市场加剧对其未来增长担忧的关键。

野村发表报告表示,百度上季预期广告业务今年逐步复苏,但最新指引预期今年第二季及第三季广告收入各按年跌10%,于第四季才可能改善。该行基于管理层论调,预期在广告收入转弱下,百度第二季核心经营溢利将较首季按年跌13%之下进一步下跌,市场在绩前预期为第二季相关经营溢利跌幅收窄。

摩根士丹利则称,此前该行预期的百度核心广告业务将在今年实现反弹的观点或被推迟,因第二季度核心广告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将百度的美国存托凭证目标价从100美元下调至95美元,反映了对其短期业绩增长的担忧。

该行的分析师Gary Yu等人在报告中表示,预计百度第二季度广告业务进一步放缓,同比下降10%,主要由于持续进行的AI广告转型,并预计这种影响将延续到第三季度;二季度云业务20%-30%的增速可能持续,但与同行相比,其规模仍有限。对广告业务复苏路径的信心继续减弱,且在营收疲软及AI与自动驾驶出租车投资增加的背景下,利润率可能承压。

当市场看季度财报时,长线资金继续押注“云+无人驾驶”

不过,如果将投资者时间线进一步拉长,据统计,有多家长线基金在第一季度内大幅增持百度:木头姐在一个半月内6次增持百度股票,持仓数翻倍;桥水基金于一季度10倍增持百度股票,从2024年底持仓20万股增持至近210万股;富达投资则同样在Q1增持百度股票,从2024年底的33.5万股涨至截至3月31日的257万股。

长线基金持续加持的背后,意味着仍有投资者对“云+无人驾驶”形成的百度AI应用双引擎的高度认可。

首先,对于AI云业务,代理首席财务官何俊杰指出:"AI云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我们整体营收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我们正加速移动生态的AI转型。未来我们将坚定投入AI领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长期增长。"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研究机构统计,截至2024年底百度在基础大模型、AI智能体等领域的相关专利及申请量位居中国首位。

其次,在无人驾驶赛道,据权威商业杂志《Fast Company》发布的2025创新榜单,DeepSeek、百度名列前茅。其中《Fast Company》对萝卜快跑的点评为:“萝卜快跑的表现已经超越了谷歌的Waymo无人驾驶汽车”,中国科技正以突破性技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一组比较核心的数据是,萝卜快跑第六代车的单车成本比特斯拉低30%,是Waymo运营成本的1/7,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截至目前,萝卜快跑落地全球15座城市,积累了大量的真实交通场景中的数据,可不断提高萝卜快跑对极端场景的适应性。另一方面,随着萝卜快跑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泛化能力快速提升,在新城市、地区落地时长和难度已经大大降低。

对外,萝卜快跑的出海步伐也在今年逐步加快——3⽉28日,萝卜快跑宣布与迪拜道路交通局(RT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迪拜市区开展无人驾驶规模化测试和服务,双方计划将在迪拜部署超过1000台全无人驾驶汽车。

这也是萝卜快跑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开展无人驾驶规模化测试和服务。次日,萝卜快跑又宣布与阿联酋自动驾驶出行公司Autogo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为阿联酋的另外—座城市阿布扎比提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未来,双方将致力于打造阿布扎比地区 规模最大的无人车队。

据悉,百度正积极探索将萝卜快跑扩展至瑞士与土耳其。未来数月内,百度计划在瑞士设立实体公司。

而大规模落地的本质百度的技术优势,尤其是百度自研Apollo大模型的支撑。毕竟,无人驾驶是视觉大模型的典型应用之一。譬如,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就全面应用了“Apollo ADFM大模型+硬件产品+安全架构”的方案,通过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确保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水平接近国产大飞机C919。

百度坚持转型的决心显而易见。

而两种看似决然不同的投资策略背后,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百度技术变革背后时间价值的博弈

当市场用季度财报丈量技术投入时,百度"长期主义"的叙事逻辑必然会遭遇挑战。但若将视线拉长至5-10年周期,AI云与自动驾驶的双引擎已勾勒出第二增长曲线——这或许解释了桥水、富达等机构逆势加仓的逻辑。


本文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立场
一季度扭亏为盈,翻台率突破4,特海国际已然跨越效率天花板?
« 上一篇 05-23
下一篇 » 05-23

相关内容

百度AI云增42%,野村大摩却发预警,投资者为何不认可这份季报?
一季度扭亏为盈,翻台率突破4,特海国际已然跨越效率天花板?
一季度交付量暴增330%,小鹏靠“技术普惠”杀出新能源红海?
二手电商,解构传统消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