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营收近10亿,净利润增超50%,华熙生物战略调整初现拐点
华熙生物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这家全球透明质酸龙头企业在营收端仍面临压力,但利润端已显现积极信号。
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3153万元,同比增长55.63%;扣非后净利为1170万元,同比增长10.51%。
在全球透明质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华熙生物通过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终于在2025年第三季度迎来了久违的利润增长。
业绩拐点初现,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熙生物实现营收为31.63亿元,同比下降18.36%;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下降30.29%。
分季度看,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连续两个季度均实现了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其中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89%。
尤其第三季度,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9.03亿元,同比下降15.16%;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3153万元,同比增长55.63%。这标志着公司自第二季度以来利润恢复趋势得到延续,经营质量持续改善。
盈利能力提升的背后,是公司对费用结构的优化调整。第三季度,华熙生物销售费用率降至34.26%,为近五年来最低水平。这一变化主要源于品牌沟通模式与渠道结构的优化。
此外,2025年3月份以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带领管理团队重回业务一线、重返创业状态,持续对经营理念、业务方向及人才组织模式进行系统性调整,推动经营质效持续显著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8.59倍,现金流大幅改善表明公司在回款能力和资金周转效率上有了实质性提升。
华熙生物在三季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公司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和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而确认信用减值损失1753.78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确认资产减值损失571.30万元,这些减值准备合计减少公司第三季度利润总额2325.08万元。
从业务构成来看,原料与医疗终端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业绩基础,约占公司整体收入的60%,保持了稳健发展趋势。
特别是营养科学板块在抗衰、免疫、代谢、情绪方向与医美和皮肤科学实现互补,在收入保持增长的同时实现季度首次盈利。
战略转型路径:押注创新药医美赛道
面对连续两年的业绩下滑,华熙生物开启了一系列战略调整。2025年以来,公司董事长赵燕重返业务一线,对经营理念、业务方向及人才组织模式进行系统性调整。
控股股东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2025年8月27日至9月19日,公司控股股东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增持公司股份,持股比例由59.17%增加至60.01%。这一增持计划总规模介于2亿至3亿元之间,显示控股股东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
华熙生物在业务拓展上也迈出重要步伐。今年9月,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Bloomage Biotechnology以每股12港元的价格认购圣诺医药约1735.24万股新股,总投资额1.38亿港元,持股比例达9.44%。
这一投资的核心在于业务协同。华熙生物作为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龙头,其医药级原料可与圣诺医药的RNAi疗法研发形成协同效应,特别是在靶向递送技术和医美管线上。
华熙生物的增长点正来源于其整合能力。公司从三个方向展开布局:细胞外基质层面的稳定与再生、细胞内部能量与功能的维持,以及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精准调控。
其通过打通“细胞外一细胞内一细胞通讯”三大科学维度,华熙生物在生物活性物、医美与医疗、功效护肤、口服营养等领域形成了完整布局。
这类看似分散的业务板块,实则基于统一的生命科学底层逻辑,能够在抗衰方向上形成强协同效应,实现从科技创新到生活方式的系统性衰老干预解决方案。
此外,在研发投入方面,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37%,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仍保持了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不仅如此,华熙生物的业绩调整也离不开其所处的行业背景。据QYResearch研究,全球透明质酸市场持续增长,对抗衰老和护肤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是主要驱动力。
透明质酸因其保湿、抗皱和嫩肤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皮肤科。医药级透明质酸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壁垒。
结语
尽管华熙生物的变革已初见成效,但转型之路依然漫长。在美容护理行业整体变革的浪潮中,这家玻尿酸巨头能否凭借“科技+消费”的双轮驱动,重新赢得市场的信心,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看点。
加载中,请稍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