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I的破局者,非豆包大模型莫属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24年,全球大模型竞争进入“深水区”,国产AI厂商中,字节跳动旗下豆包大模型以“技术+成本+生态”的差异化路径强势突围。
从对标国际顶尖模型的性能跃升,到日均4万亿tokens调用量的爆发式增长,再到覆盖3亿终端设备的生态渗透,豆包大模型不仅改写了国内AI产业格局,更以“高质低价”的普惠理念推动技术落地千行百业。而且,豆包用数据诠释了“规模效应”这个关键词的丰富内涵。
顺势而为,从“对齐”到“超越”的国产化路径
众所周知,AI大模型赛道,拼的是大模型的算法与性能。难能可贵的是,豆包通过对标国际顶尖,目前已正在逐步实现超越。例如,早在2024年底,华泰证券的调研数据就表明,豆包通用模型pro升级后全面对标GPT-4o,价格仅为后者的1/8。
在当今的AI领域,模型性能与成本效益是衡量一个大模型是否具备竞争力的关键指标。豆包通用模型Pro在这两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表现。
据媒体报道,豆包通用模型pro升级后,相较于2024年5月版本,其综合能力实现了32%的显著提升,在指令遵循、数学推理、代码生成等核心维度,已成功实现与GPT-4o的全面对齐。这也意味着,豆包通用模型Pro能够以与国际顶尖模型相媲美的水平,处理各种复杂的任务。
而在价格方面,豆包通用模型Pro却展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这一价格策略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在行业中存在的“高价即高质”的固有观念。
过去,许多企业因高昂的成本,而对先进的大模型望而却步,而豆包通用模型Pro的出现,却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性价比极高的选择,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享受到顶尖水平的AI技术服务,为AI技术在企业级市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豆包升级后的大模型产品,其多模态能力持续升级。据了解,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能力已成为大模型发展的重要趋势。
而豆包大模型在这一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与升级。其视觉理解模型具备强大的图像分析能力,能够精准识别图像中的情绪与逻辑关系。无论是分析一张人物照片中的情感表达,还是解析复杂图表中的数据逻辑,该模型都能给出准确而深入的理解。
文生图模型则为用户带来了便捷且强大的创意实现工具,通过简单的文字描述,即可生成高质量的图片,实现了“一键海报”功能。
这一功能不仅大大降低了设计门槛,让没有专业设计技能的用户也能轻松创作出精美的海报,而且为广告、营销等行业提供了高效的创意素材生成方式。
与此同时,其音乐模型同样表现出色,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3分钟完整作品,从旋律的谱写到和声的编排,均展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准,覆盖了从创意构思到作品完成的创作全流程。
可以预见,这些多模态能力的不断升级,将会让豆包大模型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领域、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也将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边界,其市场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低成本推动技术普惠,豆包以“性价比”取胜
在推动AI技术普惠的道路上,成本是一个关键因素。例如,豆包大模型的视频理解模型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调用价格低至0.003元/千tokens,换算下来,1元即可处理多达284张720P图片,这一价格较行业均价降低了85%。
如此低廉的价格,使得视觉AI技术不再是少数企业的专属,众多中小企业甚至个人创作者都能够轻松使用,真正推动了AI从“分时代”迈入“厘时代”,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AI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创新。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型已经接入豆包App和PC端产品。
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在AI应用过程中的成本,火山引擎推出了一系列算力优化方案。其中,vRDMA网络通过优化网络传输性能,大幅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减少了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延迟,从而提高了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效率。
与此同时,其弹性缓存则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灵活分配缓存资源,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这些优化方案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高效的成本控制体系,促使企业在使用豆包大模型时,实现“技术降本→价格普惠→调用量激增”的正向循环。
而随着调用量的不断增加,豆包大模型还能够收集到更多的用户数据,进而进行更精准的模型优化和迭代,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发展模式。
据观察,豆包大模型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成本优势,在多个行业实现了深度应用场景渗透。在汽车行业,它已与80%主流汽车品牌展开合作,为汽车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优化,到车内智能交互系统的升级,豆包大模型的技术应用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安全和舒适。
据了解,豆包大模型已经与八成主流汽车品牌合作,并接入到多家手机、PC等智能终端,覆盖终端设备约3亿台,来自智能终端的豆包大模型调用量在半年时间内增长100倍。
在金融领域,豆包大模型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华泰证券推出的“股市助手”智能体,基于豆包大模型的强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能力,为投资者提供精准的股市行情分析和投资建议。
截至目前,已有数十家券商积极拥抱AI大模型,在投研、投顾、风控、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深入探索和应用。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券商们对前沿技术的敏锐洞察力,也预示着证券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深刻的智能化变革。以华泰证券为例,其短短上线仅几个月,对话量就出现暴涨现象,成为投资者在复杂股市环境中的得力助手。
此外,招商银行也引入豆包大模型打造智能体,实现了个性化财富管理服务。通过对客户的资产状况、投资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多维度数据的分析,为客户量身定制专属的财富管理方案,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些金融领域的标杆案例,充分展示了豆包大模型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
除了这些行业应用外,豆包大模型还借助AIGC赋能内容爆发,不断完善基于抖音、头条、番茄小说等字节旗下产品的创作者生态,并将其应用到即梦AI等产品生成高质量内容方面。例如,即梦AI借助豆包大模型的强大能力,成功生成了首部单日播放破40万的科幻短剧《觉醒》。
这部短剧从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到视频制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AI技术,不仅大大缩短了创作周期,而且在剧情和视觉效果上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意和魅力。
悟空AI团队更是凭借豆包大模型,仅用3人即可完成8集内容制作,这在传统的内容创作模式下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充分验证了AI技术对创作生产力的颠覆性提升。
用户体验正向循环,从“可用”到“好用”的生态闭环
用户体验是衡量一款产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豆包大模型除了服务B端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能力外,其面向C端用户的豆包APP,也展现出了其极高的粘性。
深度合成算法高速增长,意味着传统APP正在快速接入AI进行“转型”。QuestMobile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豆包等AI原生APP月活已达1.2亿。而月活用户过亿的APP中,有超过七成已经接入了AI功能或插件。
算法应用APP的高速增长,也意味着AI原生APP快速发展。同月,AI原生APP月活规模已经达到1.2亿,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132.8分钟,同比分别增长了232%、54.7分钟。具体来看,截至12月,AI原生APP行业,豆包、Kimi智能助手、文小言APP月活用户分别达到0.75亿、0.21亿、0.12亿。横向对比来看,豆包的行业地位也不言而喻。
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体不仅体现了豆包APP的广泛影响力,更反映出用户对其产品体验的高度认可。其3日留存率达到28%,意味着有相当比例的用户在初次使用后的短时间内,会再次主动使用该应用,这是用户对产品产生兴趣和依赖的重要标志。而且,因为豆包APP能够为用户提供丰富、有趣且实用的功能,吸引用户长时间沉浸其中,其用户使用时长也不断攀升。
实际上,这得益于豆包APP在功能设计上具有诸多差异化特点,这些特点是其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实时语音通话功能支持情感化对话,通过先进的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能够捕捉用户语音中的情感信息,并以相应的情感化语言进行回应,让用户在与APP的交流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在英语口语练习场景中,豆包APP的表现尤为出色,其满意度超过了GPT-4o。它为用户提供了逼真的口语练习环境,能够实时纠正用户的发音错误,提供准确的语法和词汇建议,成为众多英语学习者在教育领域的“隐形刚需”,满足了用户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实际需求。
结语
作为国产大模型的佼佼者,豆包大模型在市场份额、品牌口碑等方面成绩斐然。在全球大模型月活榜中成绩优异,调用量在短时间内实现数十倍增长,在国内大模型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通过硬件与软件双轮驱动构建生态联盟,豆包大模型若与苹果达成合作,市场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而且,通过不断与B端企业达成合作,豆包大模型还获得了越来越多机构与资本的高度认可。在AIGC赋能内容爆发方面,豆包大模型也为创作者生态、UGC创作等注入了活力。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技术持续迭代,尤其在Agent模式与端侧应用深度融合下,豆包大模型有望进一步拓展应用边界,推动更多行业智能化转型,成为全球AI竞赛中“中国力量”的典型代表,引领从技术到商业的革新,在全球大模型竞争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释放出更为强大的产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