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血透圈“进口”当道,国产威高血净能否成“全村希望”?
国产血液透析机,出息了?
在充满机遇的千亿血液透析市场中,国产企业的市占率不断走高,其中,国产品牌威高血液净化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高血净”)更是拔得头筹。招股书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威高血净在国内血液透析器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2.5%,位列全行业第一。
成功之后的威高血净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乘胜追击,于近日开启了IPO进程,拟在沪市主板上市。
那么,威高血净是如何拿下第一,未来又能否更上一层楼?
背靠威高集团的威高血净,第一得来全不费工夫?
由于国内透析机和透析器技术壁垒高、国内发展起步晚,2022年以前,我国血液透析市场一直由费森尤斯、百特医疗、贝朗医疗等外资品牌所主导。比地招标网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血透机外资占比仍超七成。
而在机器过度依赖进口、早期医保覆盖体系有待完善的背景下,早几年,国内的多数患者在治疗时也需要负担较高的费用。血透室古戎介绍,通常来说,在尿毒症治疗还未纳入医保之前,一名患者一年的血透费用大约在15万~20万元。
而血液透析又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治疗手段,因此,当时国内的血液透析市场亟需更具有性价比的国产血透机器,来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威高血净便抓住了这一市场缺口,利用技术和规模进行降本,从而形成了“高性价比”的价格壁垒。
技术上,据招股书介绍,威高血净重点布局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大赛道,并在相关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血液透析中,中空纤维膜的性能影响血液与透析液间的“运输”,是血液透析器中的核心部件。而生产中空纤维透析膜的重要原材料——“聚砜类材料”,目前仍旧依赖进口,在生产中成本占比较高。据中国经营网,一只血透器出厂价35元左右,聚砜类材料的成本则在12元左右,占比达34%。
而目前国产聚砜只有少数可以用于高端水处理和血液透析,其中威高血液和德国Fila Tech的合作项目便是其中之一。据了解,威高血液净化自主研发生产的“聚砜膜透析器”是难得可与进口产品效果媲美的透析器,且价格比进口透析器低了30%左右,2009年上市后就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数据显示,报告期各期(2020-2022年以及2023年1-6月),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9,919.20万元、15,348.83万元、18,284.24万元和7,022.1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5%、5.27%、5.34%和4.17%。
规模上,威高血净在模式上仿照“全球血透之王”费森尤斯医疗的“垂直整合”战略,早早布局了血透中心服务网络。
据太白报道,连锁化、集团化管理已经是多个血透巨头曾经走过的发展路径。其中,“1+N”模式布局(1是肾脏病专科医院,N是独立透析中心)在国内已经初具雏形,而N个独立透析中心可以解决患者就近就便透析的问题,以控制企业投资成本。
目前,威高血净也采取连锁化运营模式来分摊制造成本。数据显示,公司于2017年在8个省同时开工建设透析中心和肾科医院并推广连锁标准化管理,截至2020年,公司开业的独立透析中心有近100家。同时,威高血净还通过肾科医院提供肾病治疗和病后管理,维护患者口碑。
从结果来看,威高血净的国产产品的确大幅降低了患者的透析费用。据威高血液净化透析中心介绍,以往患者在医院透析大概需要花费450元,而在威高透析中心仅为290多元,患者每人每年可节省2万多元。
总之,威高血净不仅在聚砜类材料的生产技术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打破了外资垄断,降低了血透器制作的技术成本,还利用规模优势来分摊制造成本,从而为患者减轻了透析负担。
得益于性价比优势,威高血净得以快速抢占市场,并在业绩上实现了稳健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公司在国内血液透析管路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2.8%,位列全行业第一。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威高血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42亿元、29.11亿元、34.26亿元、16.85亿元。 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7亿元、2.6亿元、3.15亿元、2.29亿元。
以上成就的取得也离不开背后母公司“威高控股”的隐形支持。
据了解,威高集团直接持有威高血净 46.39%股份,对于威高血净的营收有着重要贡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威高集团一直是威高血净的最大客户。2020年,公司对威高集团的销售收入为1.84亿元,占总营收的6.97%;2023年上半年,公司对威高集团的销售收入则提升至4.1亿元,占比提升至11.96%。
可以说,威高血净作为国产品牌,能够取得行业第一的成就,是母公司威高集团的支持、威高血净自身在技术、规模上的打磨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但是,独立血透中心行业发展至今,除了威高血净以外,已经有不少头部企业在最近3年完成了资本化运作和整合。2022年12月,与威高血净业务模式类似的重庆山外山已经抢先在科创板上市,成为连锁血透第一股;而近两年的新秀达康医疗也备受国资青睐,完成2次融资,融资金额累计超5亿元。
那么,巨头相继上市,是否意味着血透市场有望迎来大爆发?未来,威高血净又会面临哪些新挑战?
血透圈迎来集采大考,威高血净如何力争上游?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医保体制改革,血透类医用耗材也被纳入了集采范围。
对于患者来说,公立亿元的透析费用大幅降低。据某县医保局报道,经过医保报销,患者血液透析的单次自费费用从424元降至3.84元。
另外,据了解,制造血透机的重要原材料聚砜类材料,在国内供给端仍存在高端材料技术突破困境,易导致高端材料供应不足、产能结构化过剩等问题。因此,血透机器的制造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风险,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
以威高血净为例。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威高血净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48.92%、46.45%、42.91%,主营业务毛利率为 50.13%、48.06%、44.02%,呈现下滑趋势。
不过,好在目前的血透市场正处于行业上升期。普华有策数据显示,中国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市场处于稳步增长态势,2018 年至 2022 年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 6.49%,预计至 2030 年将增加至484亿元。
同时,行业需求正在转向智能化。
一是因为目前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少、分布不均匀,导致偏远地区缺乏专业医护人员。据创新中心披露,2021年中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为6972所,人均拥有血液透析中心数量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每千人人口医护专业人员数量也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同时我国血液透析中心分布极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区域,西藏等中西部欠发达区域透析中心数量较少,对肾病患者的治疗支撑不足。
而血液透析智能化可以释放人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专业人力分布不均的问题。
二是因为患者端存在痛点。以往,在透析上机前,由于需要进行准确的体重和血压测量等检查,经常出现患者排队等候时间长、检查室拥挤不堪的现象;同时血液透析是一种慢性病,在漫长的治疗周期中,患者需要实时监测治疗进程、生命体征、实时超滤量、透析期间发生的事件及并发症、透析相关药物使用记录等各项数据。
而相关机器的智能化可以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准确的全流程、长周期的数据监测管理服务,以实现风险自动预警,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安全、更优质地诊疗体验。
三是因为医院端存在需求。以往,医院的血液透析检查主要依靠人力进行操作和数据统计,存在一定的误差风险。而血液透析机器智能化迭代后,与之相关的患者诊疗、转归、院感、药品、耗材、设备消毒等的操作流程均可实现无纸化、智能化,从而降低了差错事故发生的风险,将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能提升至最高级别。
未来,随着医院信息化、智能化步伐加快,医院集采时也将偏向更具备智能化的血液透析机器,加之我国肾病患者基数庞大,可见未来血液透析市场的智能化替代空间将十分广阔。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江苏省肾脏病临床研究中心、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刘必成教授曾指出:透析中心的管理水平对透析质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同时提高透析中心的管理水平,对我国血液净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 年我国ESRD患者人数达到385.47万人,占全球 ESRD患者总数的36.7%。但是国内 ESRD 患者的透析治疗率不到30%,相较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因此为了寻求更多突破,威高血净也正在将“智能化”作为重要解决路径之一。从募资用途来看,本次冲刺上市,威高血净计划募资13.51亿元。其中与智能化、信息化相关的项目建设投入占比达33%。招股书显示,威高血净计划将募资金额中的3.42亿元用于威高血液净化智能化生产建设项目,9800万元用于威高血液净化数字化信息技术平台建设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山外山在上市首年也曾因布局智能化而受益。数据显示,2022年,山外山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34.85%、204.2%。对此,山外山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进一步提升产品智能化程度及可靠性。
基于此,威高血净借助更加广阔的平台,在血液透析领域持续放大智能化带来的想象力,或能为市场和投资者带来更多回报。
总结:
在威高集团全产业链的赋能下,威高血净通过技术和规模两大武器,在初期成功实现了0-1的突破。如今,身处集采政策改革和机器智能化替代加速的市场变局中,威高血净坚定不移地继续走在时代前列,在重要的关键节点抓紧布局上市,并前瞻性地布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为企业实现更多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斜得快
来源:松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