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中概股,加速撕标签?
一家出身于中国的明星企业,从初创到成为全球顶流,如果仅仅只用了8年时间,用“传奇”来形容它绝对不为过,时至今日还能“脚踢美国资本家”、“吓傻巨头亚马逊”的东方神秘力量,有且只有拼多多了吧(2015年成立至今)。
有一个很值得中国商业史收录的时间。继2023年11月28日晚拼多多控股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后,北京时间11月29日22点41分,拼多多迎来创业史上的高光时刻:拼多多控股(PDD Holdings Inc.)股价一路高走,在股价涨超4%的时候市值攀升到1920亿美元,从此成为美股市值最高中概股,享受山顶风光无限。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写道:村里有条恶龙,这个村庄也每年都会有一个勇敢的少年前去与恶龙搏斗,但是从没有回来过。直到一年一个少年带着宝剑出发了。这时,村子里有人偷偷跟在他的后面,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人们正要为拼多多的征途鼓掌时,被人发现的还有另外一个事实:拼多多电商的母公司拼多多控股(PDD Holdings Inc.)在2023年11月亲手提交给美国SEC的6-K报告中,清晰地显示出其“主要行政办公地址”已经不是去年报告显示的“中国上海”( 此前报告显示的地址,与拼多多在上海的关联方——寻梦公司的注册地址相同),而是位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某地段。
2023年11月拼多多控股(PDD Holdings Inc.)提交美国SEC的6-K报告,显示了其主要行政办公地址为爱尔兰都柏林的某处。
“全球第一中概股“如果真的搬离了总部,这可不是什么小事件。
“国籍”问题存疑云
不少中国新兴企业、尤其是近几年的互联网公司,上市前夕会选择VIE(即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一种法律业务结构)架构,以便在不影响获得海外资金同时也满足监管。从效果上看VIE的确帮助了不少中国企业境外成长。而我们的主角拼多多,这次有些“不大一样”。
想要抽丝剥茧、理清拼多多控股公司“变籍”的整个操作过程,需要看到几个时间节点。
变籍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一年前。2022年9月,当时的拼多多控股完成满足美国上市条件的VIE结构,还是那个以拼多多国内电商为主阵地、总部位于上海的“少年”。当年 9月,决定全力以赴登陆跨境电商领域的拼多多控股,“赴美产子”,将依托中国供应链的Temu直接注册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
诞生于美国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是拼多多控股公司准备征服全世界下沉市场的最大牌面,并且在拼多多国内电商供应链的全力输血之下,Temu迅速崛起,也获得了更多的底气。
国内媒体《金融界》发现,在Temu的官网上,“关于我们”的信息已经更改,更新后的信息显示为:Temu是一家线上市场,于2022年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成立,旨在连接用户和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卖家、工厂、品牌。而Temu官网在今年4月1日的版本还是:“Temu是一家线上市场,旨在连接用户和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卖家、工厂、品牌。Temu由母公司PDD Holdings Inc.于2022年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成立,其母公司在中国运营拼多多。”
这还不算完。在“赴美产子”生下Temu之后,2023年4月份,拼多多控股公司(“Temu”和国内电商拼多多”这两家的母公司)又被发现了大变更,即想要将“主要行政办公地址上海”变更成“主要行政办公地址爱尔兰”——于是,出现了文章前面提到的那一幕。
这件事在当时很快被路透社发现,随即被几家国内媒体发现。虽然拼多多派出一位不具姓名的“相关负责人”辟了个谣,说迁徙这一举动是为满足自己在欧洲市场的发展,以及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拼多多出生在上海,拼多多总部始终在中国上海“,以及“纯粹是便利性安排”。
但,作为一家既已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提交的资料必须准确无误。回应国内质疑之余,拼多多控股面对外媒的问询只字未提。
有熟悉美国证券监管的廖圣强律师,向媒体提供了一些有助于解读的信息。SEC的S-K条例 (Regulation S-K) 要求外国私人发行人(FPI)在其提交给SEC的文件中披露其"主要行政办公地址"。依据该规定,FPI必须披露"注册人每位执行官的姓名和地址"以及"注册人的主要行政办公地址"。实际上,"主要行政办公地址"一词在SEC文件中,通常用于指代公司的总部,例如,在苹果、谷歌和亚马逊等美国主要公司的10-K表格中,"主要行政办公地址"一词用于表明公司的总部位置。
另有律师直接点出,拼多多控股“主要行政办公地址”变化同样意味着总部迁移,至少有迁移意图。“不排除以此方式将中国业务收益流转到海外。”该律师称。
此处需要提一下,拼多多在国内不具名负责人的回应确实没毛病,拼多多始终在上海,拼多多控股SEC文件也特别指明“拼多多”、“拼多多平台”就特指国内电商拼多多,但它始终没有回答拼多多控股的总部是否从上海迁至了爱尔兰,要知道拼多多控股可是拼多多和Temu两者的母体啊。
要知道,拼多多和Temu一个靠中国市场赚钱一个靠中国市场输血,母体若是总部都从上海搬到爱尔兰去,这个撕掉标签行为有点大胆。
按照上述律师的说法,毕竟SEC的文件里面清晰展示了这一变化。而拼多多一直没有和外界清楚说明拼多多控股总部的这一问题。
(上述信息显示,拼多多控股公司在提交给美国SEC的报告中指出:当“拼多多”或“拼多多平台”等字眼出现,指的是拼多多移动应用程序以及通过拼多多移动应用程序以及社交网络和接入点向买家和商家提供的各种相关特性、功能、工具和服务,即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拼多多国内电商板块)
实际上,在近期由拼多多控股公司亲手提交给美国SEC的多份文件中,已白纸黑字、在法律意义上变更成了“爱尔兰”,恐怕再如何解释,还是很难在板上钉钉的事实层面撇清摘净了。
42岁的创始人黄峥,也随着公司日趋“国际化”而身价高涨,凭借2700亿元的个人巨额财富晋升为“胡润富豪榜”榜三。江湖上流传着很多黄铮的金句,现在很多视频号依然会播放当年黄铮在和张一鸣同一档节目中出现时,他对张一鸣说的一句话:要更激进地做全球化。
控股母公司迁址爱尔兰,赴美产子,黄铮真是自己身体力行在实践这一金句。
去中国化背后
有好事者发现,在一篇由Temu面向海外市场发布的宣传文章中,该公司正因其强大的产品供应能力和低价而沾沾自喜:
“Temu 能够利用其母公司 PDD Holdings 的资源和能力提供优质且价格实惠的商品。PDD Holdings 是一家跨国商业集团,拥有庞大的卖家和供应商网络,这使得 Temu 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采购产品,并以实惠的价格将这些节省的费用转嫁给美国客户。”
而在另外一篇推介该网站的宣传文章中,也流露出了同样的意思:
“当你进入Temu的官网,用户界面上的一切信息都在告诉你产品很便宜。Temu 知道对于一个新的购物网站来说,获得客户比获得销售更重要。所以在现阶段大部分的Temu产品,都是以对供应商来说根本无利可图的价格出售的……”
“Temu 满足消费者的第一步是提供极其低廉的价格和折扣,在PDD Holdings 庞大的供应商网络的支持下,Temu可以选择中国市场上最便宜的商品。所以供应商要想和Temu合作,就得互相打价格战。只有价格最低的供应商才能将其商品出售给 Temu。因此,Temu供应商几乎没有决定产品价格的议价能力……”
这似乎表明了拼多多控股及其拼多多和Temu真是占尽了中国供应链的红利,还要不断地让商家们打价格战为其平台提供更低的便宜、从而让平台能获得更多的流量。
既要中国供应链资源的红利,又要尽量避免中国身份带来的潜在风险。
结合最近市场表现来看,越来越多的同行已经发现拼多多控股的真实“含美量”确实不低,华尔街资本家们看好并捧起它成为中概股榜一,可能也正是看上了其撕下标签。
不得不认可,拼多多控股公司的“走出去、国际化”进程,确实给美国用户带去了福音,拼多多从中国市场挣的钱不断为美国公司Temu输血、补贴美国市场。
不少美国人在网上晒单,说他们只用十几二十美元的东西就买了几十样的产品。晒单网友表示“感谢拼多多Temu,直接把美国的物价水平拉回了80年代”。
只是,即便如此示好,仍然有一部分美国人对其表现尚不大满意,还是给出了“差评“:
Temu一直没有获得北美商业改进局 (BBB)的认可,它最近只得到了1.81颗星的用户评级。
FT中文网调查显示,Temu过去一年在美国的消费者投诉是其他公司过去三年的总和还多。因为“安全问题”谷歌应用商店曾将拼多多下架。
维基百科中关于“拼多多”的词条里,有这样一段这样介绍:
黄峥强调,拼多多生存的基础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无论是激进还是保守,都将永远专注于“本分”。拼多多价值观核心是“本分”。“本分”是说“坚守自己的本职”。在拼多多的工作系统中,当员工的月工时达到300小时,系统会显示“您已本分”。
在5周年(2020年)大会上黄铮再一次强调:“本分就是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为谁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依赖谁活着,自己的职责是什么。“
国内供应商的价值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自家员工也守得住“本分”,美国消费者也享尽了便宜的中国产品——投名状交了不少了,但麻烦还是有一些,从媒体到国会下属机构不断地点名Temu,看来一直在淡化“中国身份”的拼多多控股和Temu,现在可能还没被大洋彼岸算成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