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

三年持续亏损,10大股东7家减持,龙芯中科的技术理想主义能解决商业化难题吗?

在国产芯片“自主可控”的宏大叙事下,龙芯中科的光环正被残酷的财务数据与资本市场的集体逃离撕开裂痕。

5月9日晚间,龙芯中科发布股东减持计划公告,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十大股东同时宣布减持股份,总计约占公司总股本3%。这是公司连续第三个季度遭遇机构股东集体减持。一场资本撤离风暴正将龙芯中科推向舆论风口。在市值逼近500亿元的“自主可控”光环下,其财务脆弱性与业务瓶颈正被加速暴露。

十大股东7家减持,龙芯中科遭资本 “同盟式撤离”

根据公告中科百孚计划减持不超过388.6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7%;北工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358.3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9%;横琴利禾博计划减持不超过250.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62%;鼎晖祁贤及鼎晖华蕴合计计划减持不超过205.6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2%。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和/或大宗交易,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之日起三个月内。

如按公告当日收盘价估算,中科百孚、北工投资、横琴利禾博、鼎晖祁贤及鼎晖华蕴将分别套现5.04亿元、4.65亿元、3.25亿元和2.67亿元。

三年持续亏损,10大股东7家减持,龙芯中科的技术理想主义能解决商业化难题吗?

不过,减持公告发出后的第二个交易日,龙芯中科股价即向下跳空,五日均价已跌至122.14元。同时,公告后五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大量流出,累计达9817.34万元。但即便如此,龙芯中科股价依旧处于历史高位。

三年持续亏损,10大股东7家减持,龙芯中科的技术理想主义能解决商业化难题吗?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三季度起,机构股东就开始对龙芯中科集体减持。其中,2024年Q4十大流通股东中的7家机构都进行了减持,累计868万股,持股变动比例最高达17.14%。

分析人士表示,龙芯中科当前492亿元市值中88%为“自主可控”主题溢价,硬件业务实际估值仅56.2亿元。若2025年政务采购不及预期,市销率需腰斩至50倍以下方可匹配基本面。高估值的泡沫一旦破碎,资本必将加速逃离。

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龙芯中科业绩陷“财务黑洞”

根据龙芯中科的财报,其2024年全年净亏损6.25亿元,同比扩大89.8%;2025年一季度亏损1.51亿元,同比恶化102.2%,创下上市以来最差单季表现。

三年持续亏损,10大股东7家减持,龙芯中科的技术理想主义能解决商业化难题吗?

从财务数据上看,龙芯中科的亏损不断扩大却也并不意外。2024年其研发费用率高达105.3%,但资本化率仅19%,9.8亿元研发投入非但未能形成有效产出,反而出现了反噬的情况。

此外,存货跌价也在严重吞噬着龙芯中科的利润。根据财报,其存货周转周期高达974天,是行业均值300天的三倍多。超长的周转周期导致了其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2.49亿元,占全年亏损的40%。

管理层虽然声称“存货未来可转化为利润”,但实际的情况是,其工控芯片收入在2024同比骤降近半,滞销风险在持续累积。

更糟糕的是,龙芯中科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2024年净流出3.35亿元,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恶化至-1.44亿元。公司严重依赖投资活动现金流维持运营,但股东减持潮下再融资难度陡增,未来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三年持续亏损,10大股东7家减持,龙芯中科的技术理想主义能解决商业化难题吗?

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44亿元,同比降幅达1545.16%,依赖投资活动现金流3.84亿元维持运营。随着股东减持潮加剧,再融资难度陡增。

营收大头难脱离政府采购,龙芯中科难破“商业化铁壁”

糟糕的业绩让龙芯中科在业务层面承压加剧,虽然其在技术上不断推出新品,持续在市场中营造期待情绪,但商业化表现却迟迟难以突破。

主要原因在于,龙芯中科营造的自主指令集仍是一座技术孤岛,生态发展缓慢,商业化场景拓展更是乏力。

三年持续亏损,10大股东7家减持,龙芯中科的技术理想主义能解决商业化难题吗?

尽管其一直高喊LoongArch指令集实现完全自主可控,但软件生态建设却严重滞后,适配应用数量仅数千款,与华为等头部厂商相去甚远,二进制翻译系统对X86/ARM生态的兼容性也差强人意,用户普遍反映办公软件卡顿、游戏娱乐功能缺失,C端市场渗透率近乎为零。

在B端市场,龙芯中科同样遭遇巨大阻力。3C6000芯片性能虽然号称可对标英特尔至强4314,但生态适配数量不足竞品1/10,开放市场收入占比低于10%。

押注的9A1000 GPU芯片计划2026年流片,对标英伟达T4,但OpenCL算力框架成熟度不足,而英伟达已推出H200芯片,性能代差进一步拉大。在国产替代阵营中,华为、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厂商凭借先发优势已占据80%以上AI算力市场份额,另其边缘计算战略蒙生阴影。

在传统优势领域,龙芯中科同样面临窘境。安全应用工控芯片收入同比暴跌44.56%,即便2025年一季度采购略有恢复,但能源、交通等新兴工控领域增速仅为个位数,难以填补市场缺口。

这也导致龙芯中科在营收上重度依赖政府项目输血。2024年龙芯中科政务采购收入占比高达53%,但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导致回款周期超270天,应收账款周转率仅0.25次,远低于行业头部厂商的4.5次。

龙芯中科的资本撤离潮,本质是市场对“技术理想主义”的重新定价。

当市销率105倍与连续三年亏损形成尖锐对立,投资者需警惕“自主可控”叙事下的估值泡沫。若未来半年服务器芯片量产、生态合作等关键节点未达预期,其市值或面临腰斩级回调。

这场资本与技术的博弈,终将回归现金流与商业效率的残酷检验。


本文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立场
正在被时代抛弃的华熙生物
« 上一篇 05-21
华住2025年一季报再释确定性信号:营业额与收入平稳增长,战略清晰具长期竞争力
下一篇 » 05-21

相关内容

曹茜茜《你好,北京》打动人心:泥泞之地开出希望之花
华住2025年一季报再释确定性信号:营业额与收入平稳增长,战略清晰具长期竞争力
三年持续亏损,10大股东7家减持,龙芯中科的技术理想主义能解决商业化难题吗?
正在被时代抛弃的华熙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