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港股二次闯关背后:东鹏特饮业绩光鲜,难掩单品依赖与减持暗流

东鹏特饮正加速叩响港交所的大门。

近日,据港交所网站更新信息显示,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次递交了H股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二次IPO。在此之前,其曾于2025年4月3日首次递表,但因6个月有效期内未通过聆讯,到10月3日失效了。

在首次递表失效仅六日后,东鹏饮料便火速重启上市进程,且联席保荐人阵容保持不变(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此举无疑彰显了东鹏饮料构建“A+H”双资本平台的坚定决心。

然而,在资本市场高歌猛进的背后,东鹏特饮的成长之路是否真的一片坦途?在高光的业绩之下,实则暗藏隐忧。

高增长下的隐忧

一句“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洗脑广告,让东鹏特饮销量暴涨。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东鹏特饮在我国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量占比由 2023年的43.0%提升至47.9%,连续四年成为我国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

财务表现更为惊艳。2025年上半年,东鹏饮料实现营收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实现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核心大单品东鹏特饮持续稳健增长,仅上半年就贡献营收83.61亿元,成为公司当之无愧的现金奶牛。

然而,过于依赖大单品的增长隐忧,以及来自股东减持的内部挑战,正成为其高增长叙事下的不和谐音。

一方面,东鹏饮料长期面临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对东鹏特饮大单品的依赖度过高,而多元化布局尚未形成显著支撑。

为缓解单品依赖风险,东鹏饮料推出了“1+6”多品类战略:以东鹏特饮为核心,同步拓展电解质饮料、咖啡、无糖茶、预调鸡尾酒、椰汁及大包装饮料六大品类。其中,电解质饮料“补水啦”表现突出,成为增长最快的第二曲线,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3.71%。

尽管如此,东鹏特饮仍是公司利润的绝对主力,其毛利率持续保持在50%以上,且仍呈上升趋势,电解质饮料、咖啡、无糖茶、预调鸡尾酒、椰汁等新品在盈利贡献上尚未能与之比肩。

另一方面,东鹏饮料面临股东密集减持的压力。尽管减持均被解释为“自身资金需求”,但重要股东的持续退出,难免被市场解读为对公司长期前景信心不足的信号,对市场情绪构成压力。

数据显示,自2022年5月限售股解禁以来,包括第二大股东君正创投、员工持股平台及实控人关联方鲲鹏投资在内的主要股东已累计减持超70亿元。作为早期财务投资者,君正创投更是通过多轮减持套现约41.51亿元,持股比例已降至不足2%,从第二大股东降为第六大股东。

在功能饮料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东鹏特饮的冠军宝座虽然稳固,但要维持高增长叙事,仍需在多元化战略和公司治理上拿出更多实质性的成果。否则,隐忧可能终将成为现实的增长瓶颈。

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

赴港上市,是东鹏饮料迈向全球化征程的关键一步。其在公告中明确表示:“赴港上市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公司国际业务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

这一动作与东鹏饮料近年对海外市场的探索一脉相承。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底,东鹏饮料的产品已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建设的海南、昆明生产基地也定位为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重要出口枢纽,旨在为海外扩张提供供应链支持。

然而,尽管布局已久,但海外市场对东鹏饮料整体营收的贡献仍然微乎其微。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高达107.37亿元,而海外市场仅贡献了1481万元,营收占比约0.14%,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东鹏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艰难处境。

追根溯源,东鹏饮料全球化战略正面临着品牌认知度低、国际巨头竞争激烈、本土化运营能力不足等多重挑战。

其一,东鹏饮料需要在海外市场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消费者教育,以在红牛、魔爪等成熟品牌主导的环境下建立认知。

红牛凭借数十年全球赛事赞助沉淀的“能量符号”,魔爪依托极限运动场景塑造的潮流形象,均已深入人心,这种品牌壁垒,绝非短期投入可以撼动。东鹏若想在东南亚等目标市场打破认知荒漠,需要投入远超预期的资金进行消费教育,这将成为其全球化战略中最沉重的财务负担。

其二,海外功能饮料市场早已是巨头割据的红海,东鹏饮料需要与百事、红牛、怪物饮料、可口可乐等国际巨头直接竞争。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年全球功能性饮料销量排名前五的公司依次为百事公司(市场份额13.2%)、怪物饮料(6.7%)、可口可乐(5.7%)、东鹏饮料(5.3%)和红牛(4.6%)‌,前五名合计占据35.5%的市场份额。‌‌

其三,海外市场的口味偏好、消费习惯与国内存在显著差异,这对东鹏的市场洞察和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东鹏饮料目前出海方式主要还是“国内生产、海外出口”的贸易模式。尽管已在印尼、越南设立子公司,并计划通过海南、昆明生产基地辐射东南亚,但这些布局仍处于早期阶段,本土化运营能力尚未得到验证。

东鹏饮料的全球化战略虽意图明确,但前路充满挑战,其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更是耐心、智慧和差异化竞争策略。

核心命题亟待破解

在全球健康意识觉醒与生活节奏加速的双重驱动下,功能饮料市场正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功能饮料市场规模估计为1497.5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2485.1亿美元,2025-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9%。

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格局不断变化,如何从依赖“大单品单轨增长”的模式,成功转型为多元驱动的“全球化增长矩阵”,已成为东鹏饮料亟待破解的核心命题。

一方面,面对功能饮料市场健康化、个性化、功能细分的深刻变革,东鹏特饮依靠单一产品已难以持续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因此,东鹏在新品类的开拓上,必须进行系统性创新,而非简单复制能量饮料的成功路径。具体而言,其不仅要建立基于消费洞察的快速产品迭代机制,以精准把握细分市场的需求变化,更要构建能够支持多品类协同发展的组织架构与激励机制,从战略层面实现全面升级。

另一方面,国际化绝非产品的简单输出,更是品牌价值、运营能力与供应链体系的系统性出海。东鹏饮料需从当前“国内生产、海外销售”的初级阶段,转向“本土化运营、区域化深耕”的深度耕耘。

在品牌建设上,找到与国际巨头差异化竞争的定位;在渠道开拓上,建立与当地市场特点匹配的分销体系;在产品策略上,针对不同地区的口味偏好和消费习惯进行定制化调整。而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战略的耐心。

总而言之,在变化成为唯一不变的时代,唯一确定的是:依靠单一产品打天下的时代正在过去,未来属于那些能够构建多元驱动增长矩阵的企业。东鹏饮料这场转型的成败,将决定其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赢得下一个十年。


*如果大家有关于中泰信托吴庆斌、建华建材、深圳优制云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郑能欢、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贾黛舒、句容市人民法院赵剑岚、南京市鼓楼人民法院刘桂占的相关新闻线索,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联合其他媒体进行全球范围的重点报道。
从讲PPT到全流程接待,墨甲机器人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完成"人类助手"实景展示
« 上一篇 10-19
江南农商行押注数字化转型:是破局关键,还是饮鸩止渴?
下一篇 » 10-19

相关内容

江南农商行押注数字化转型:是破局关键,还是饮鸩止渴?
港股二次闯关背后:东鹏特饮业绩光鲜,难掩单品依赖与减持暗流
从讲PPT到全流程接待,墨甲机器人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完成"人类助手"实景展示
Manar Abu Dhabi揭晓第二届艺术家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