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阿里云开始躺着赚钱

9d91889dfdc34ffa91f79c57778d8cd1~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522170720F0AD55076239293147B1&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tNnyMpXAJTcI8F7romGGep96bEw%3D

文丨颜安青

美编丨李成蹊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过去一个财年,阿里以AI+云为核心的科技业务正成为增长新动力。“展望未来,我们将坚定聚焦核心业务,推动AI+云成为我们长期发展的新增长引擎。”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

然而,阿里云的表现却未能让市场满意,当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后,股价短时期内下跌超过8%。

更为致命的是,近年来阿里云频繁出问题,将这家技术驱动型企业的光环撕开裂口。

现如今,中国云计算市场正经历着戏剧性转折。最新数据显示,阿里云正以12%的全球市场份额稳居第三,亚太区市占率高达38%,全年营收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28%。

作为昔日的行业领跑者,阿里云正面临技术信仰崩塌引发的系统性危机。

但如何讲出持续打动投资者的AI新故事,对阿里是一个新考验。增速18%背后:阿里云如何讲AI盈利故事?

5月15日,阿里巴巴公布了2025财年第四季度(2025自然年第一季度)及全年财报,引起了业内外广泛关注。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阿里云业务增长18%达到301.27亿元,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f653df1db2bd41bfbaadd8971f955d7e~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522170720F0AD55076239293147B1&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dkL%2FsMxkcaKkbHLS1KXQyxS1FPY%3D

虽然报告期内,阿里巴巴依旧保持着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增,但却并没有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甚至远低于市场预期。

此前,市场预期阿里云业绩增速为20%,明显实际数据与之存在差距。

与此同时,该季度,公司的资本开支为246亿元,同样低于市场预期的约350亿元。

另外,受向云基建投入资金的影响,阿里巴巴的自由现金流同比大幅下降76%,降至37亿元。

8f8b6918a9f24229b8439fbe9b791586~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522170720F0AD55076239293147B1&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yXV1qaQe%2F5156xt8NNOfnbn8v4g%3D

对此,在财报电话会议上,CEO 吴泳铭对季度经营表现及阿里云发展态势解释称,一季度主要是因春节假期干扰,业务节奏出现显著波动,市场活动与客户需求释放均呈现非均衡特征,导致该时段数据的行业参考价值受限。

随着市场逐步复苏,新客户项目落地进程在二至五月渐次提速,尤其在生成式 AI 技术驱动下,基于推理服务的需求正展现出强劲且稳定的增长势头。

吴泳铭进一步传递阿里云的战略信心,强调当前客户需求的持续扩容,正为业务增长注入动能。

从长期视角看,依托云基础设施的持续迭代与技术创新,阿里云已构建起坚实的增长基础。

他明确表示,基于对市场趋势与客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对未来几个季度阿里云营收增速持续攀升、稳固处于上升通道持有坚定预期,彰显出公司在云计算赛道持续深耕、引领行业发展的决心与底气。

不过,受业绩不如预期影响,阿里巴巴股价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财报公布当天,阿里巴巴美股大跌7.57%,报123.9美元/股,单日市值蒸发超230亿美元。

归根结底,资本市场对于阿里云的信心不够,所以才会“用脚投票”。

一直以来,在中国云计算市场上,阿里巴巴绝对算是重量级的玩家。

但随着市场逐步进入稳定期,先发优势红利消退,阿里云则因为盘子铺得过大,以至于给了竞争对手可乘之机,其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瓜分。

具体来看,从2023年财年第二季度到2025财年第二季度,阿里云连续九个季度业务营收增速不足10%。

显然,对于有更高要求的投资者而言,阿里云业务营收增速虽然稳健,但是却明显低于预期,甚至对其赚钱能力产生质疑。稳健性背后的隐忧

在消费者心目中,数据安全应该是阿里云的核心竞争力。

但最近几年,阿里云频繁出现宕机和BUG问题,也让不少人对其稳健性产生质疑。

去年7月,阿里云健康状态发布公告称,上海可用区N出现了网络访问异常的情况。

尽管从发现故障到最终解决只用了半小时左右,但令阿里云旗下的OSS、ECS、RDS、K8S等多个重要业务受影响,此外,B站、小红书、恋与深空、酷安等多家大厂APP也均受到影响。

在全球云服务市场,服务器出现突发情况其实也属于正常情况,但阿里云频率却有些过分高,甚至在全球云服务器市场上都非常罕见。

例如2023年双十一期间,阿里云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其服务器就出现了三次异常情况。

2023年11月12日,阿里云因底层全局服务组件故障,导致全球所有可用区及服务器同时宕机,阿里系产品及闪送、高校洗衣房等多领域受波及,堪称全球级事故。

11月27日,阿里云北京、上海等多地数据库产品控制台及OpenAPI访问异常约2小时。

不到一周,也就是12月5日,阿里云再次出现运行异常。

近年来,阿里云屡次发生的服务器宕机事件,实际上折射出其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问题。

这些持续性故障,暴露出以阿里云为代表的国内云服务商在前期快速扩张阶段埋下的诸多隐患,此外也与其推行的“降本增效”经营策略存在一定关联。

此前,阿里巴巴集团开启了“1+6+N”组织变革,而阿里云作为独立业务集团,需要承担巨大的成本压力。

阿里云为了保证足够的利润空间,于是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成本,其中便包括裁员。

据《观察者网》报道称,2023年5月阿里云启动组织与人员调整,整体裁员约7%。

2024年初《晚点LatePost》直接披露,其混合云团队裁员幅度达30%,IoT硬件集成业务裁员超50%,多业务线均实施人员优化举措。

大量裁员结果导致关键技术岗位的力量被削弱,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除了存在技术漏洞之外,安全与合规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市场信心。

2022年的Log4j2组件漏洞事件中,阿里云因未及时向中国监管部门报告,被暂停工信部合作资格6个月,暴露了其在漏洞管理流程与合规响应上的滞后。

此外,美国政府对阿里云数据安全的审查持续发酵,潜在的“禁用令”虽未落地,却已影响其海外客户拓展,尤其是福特、IBM等大企业合作的不确定性加剧。

这些事件不仅损害品牌声誉,更凸显了全球化运营中地缘政治风险与技术自主可控的深层矛盾。AI能否持续为阿里云带来更多增量?

阿里能稳坐传统电商龙头地位,实则离不开阿里云的助力。

早年为解决淘宝算力不足的问题,阿里投资成立阿里云。其最早雏形可追溯至 2008年阿里自主研发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操作系统“飞天”,次年阿里云正式独立成立。

电商本质属于垂直领域,难以占据互联网全局入口。为打破这一局限,阿里巴巴计划借助AI技术重塑电商生态。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指出,AI 应用不仅要优化搜索推荐、智能客服等环节,更要探索通过 AI 开辟全新用户入口。

为此,阿里巴巴围绕AI全链路构建技术壁垒。

在AI核心技术领域,阿里云打造的通义大模型系列已位列国际一流开源模型阵营,其衍生开发的模型变体突破9万款;在产业应用方面,阿里云构建的开发者平台“魔搭”已聚合超过4万个人工智能模型,为逾千万开发者提供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集团正加速推进电商、物流等主营业务体系的智能化升级,在智能客户服务、无人化仓储管理等场景实现规模化落地。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创新下,显著提升了云服务的商业价值。

截至目前,阿里云已为全球500万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基础设施覆盖全球29个地区的87个可用区,规模优势为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运营效率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

表面上,从财报来看,阿里云基于在AI上高投入,已经在拉动阿里云业绩增长。但实际上,AI能否持续为阿里云带来更多增量,其实仍是未知数。

毕竟,AI目前商业化程度其实远远落后于AI技术。

据IDC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整体PC市场年增长率仍在继续下滑,仅为3.3%。而下半年虽然有AI PC产品带动下,整体PC市场(含NB)上涨幅度也不大,仅上涨1.2%。

此外,随着字节、百度、腾讯等大厂进入AI大模型领域,并持续发动价格战,令本就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甚至可能出现行业不得不以价换量的情况。

现如今,阿里云面临的信任危机,归根结底是前期高速扩张时留下的隐患凸显,此后大量裁员,技术维护难以跟上。

而阿里云作为中国云计算的先行者,其重获市场信任的关键在于回归技术本质与重构商业逻辑的双轨变革。

当下,全球云计算市场正从基础设施军备竞赛转向价值服务深水区。阿里云若能着眼未来,坚定走技术高质量发展路线,那么依旧有望重新获得资本市场信赖。


本文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立场
Followme全球交易大赛16赛季开启!10万美元等你赢!
« 上一篇 05-22
二手电商,解构传统消费主义
下一篇 » 05-22

相关内容

二手电商,解构传统消费主义
阿里云开始躺着赚钱
Followme全球交易大赛16赛季开启!10万美元等你赢!
首批认证种子上市,全国现有种子相关企业超205.6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