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八的野心!储能新秀果下科技赴港上市,直指“AI+储能”的高地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储能行业正以近乎“狂飙”的姿态重塑电力系统的未来。
据灼识咨询数据,2019-2024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容量从7.1GWh激增至174.9GWh,复合增长率近90%,而到2030年预计将突破974GWh。
这一赛道中,中国企业的角色愈发关键——全球前十大储能系统供应商中,中国企业占据半数席位,而果下科技(Guoxia Technology)正是其中的新锐代表。
日前,这家成立仅满六年的江苏无锡企业正式递表港交所,拟募资加速其“AI+储能”战略,加强其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
透过招股资料,这是一家成立之初就开展数字与人工智能业务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及产品提供商。而此番赴港上市或许是果下科技在一片红海中借助资本港股,加速强化自身AI驱动的差异化优势,以期更好把握行业发展“红利”的捷径之一。
储能黑马:3年从欧洲到中国,从1.42亿飙至10亿+
果下科技的崛起,既受益于全球储能市场的爆发,也与其灵活调整市场策略密切相关。
2019年果下科技在江苏成立,初期公司主要以欧洲户用储能市场为主战场,2022年其欧洲收入占比超70%。
随后伴随中国“双碳”政策落地及大型储能项目需求激增,果下科技迅速加码国内市场。至2024年,其中国市场收入占比已攀升至79.9%。客户端,其目前储备的94名客户中,有77席是中国市场客户。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虽然下滑,但体量维持稳定。且为稳固海外根基,2022年果下科技发布了布局商业端的海外品牌HANCHU ESS,并在2024年成功完成了该品牌的首个海外工商业储能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公司来自欧洲的收入占比降至10%,但进一步开拓的非洲及其他市场收入占比达9.9%,区域收入体量增至1.02亿元。
最终受益于储能市场需求的爆发,果下科技业绩暴增。招股书显示,其2022-2024年营收从1.42亿元飙升至10.26亿元,年复合增速达168.9%;同期毛利由人民币3560万元增至人民币1.5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8.6%。
业务结构上,公司主要分为智能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满足全球范围内大型、工商业及住宅场景的各种需求)、EPC服务(工商业储能项目和光伏电站开发)、其他杂项销售(叉车、测试设备及作为废物出售的废弃电芯)三大业务矩阵。
其中,2024年来自智能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在去年贡献了97.8%的收入,是公司最核心的增长主力军以及业绩支柱。
细分领域中,得益于国内电网侧调峰项目及工商业储能需求的释放,大型储能系统以76.6%的贡献率成为增长引擎,2024年收入同比暴增601.9%;户用储能系统虽占比20.3%,但产能扩张下,通过现有分销商开拓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仍保持50%的年增速。
相比之下,EPC服务业务和其他杂项销售占比微乎其微,合计仅2.2%。
高增长与低盈利的“剪刀差”困局
起于风口之中,目前果下科技已成长为中国储能行业领先的基于平台技术及人工智能驱动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及产品提供商。
据灼识咨询报告,于2024年按全球新装机多用途储能系统容量计,果下科技为全球第八大中国储能系统供货商,于2024年按全球户用储能系统出货量计,果下科技为全球第十大中国储能系统供货商。
而为进一步支撑业务扩张,果下科技一直在加快产能扩张,并提升供应链韧性。果下科技此前已在无锡惠山经开区建设了3.2万平方米的新总部及生产基地,并与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储能热管理联合研发中心”,推动产品迭代
然而,同大多扩张期的制造企业类似,盈利成为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2022-2024年公司净利润仅从2427万元增至4911万元,毛利率更从25.1%骤降至15.1%。
高增长与低盈利的“剪刀差”既与市场竞争加剧有关,又与原材料价格的变化有关。尤其是这几年电芯价格的急剧下跌以及锂离子储能电池产量的持续扩大,都对整个产业以及产业链玩家产生的巨大影响。
而果下科技该凭借什么打破行业桎梏?又该如何从参与者众多的储能世界中脱颖而出?
借资本的力量,强化其科技属性、产品力以及品牌知名度或许是眼下较好的选择。
招股书显示,果下科技拟将融得资金重点用于提升研发能力以加强其在储能领域的技术领导力,以及建设海外运营及服务网络,以支持国际化增长策略两个方面。
具体包括采购AI软硬件、第三方供应商的支持性服务、招募研发人员、AI商业化及合规所需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提升公司AI研发能力;在欧洲及非洲建立基础设施等。
“高景气”与“高内卷”并存,“AI+储能”是新秀们赶超的着力点
作为业界率先实现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产品无缝云端整合并开发全景云平台的企业,果下科技在成立那一年就组建了数字与人工智能能源研发团队,并由此开展数字与人工智能业务。
一路走来,公司始终看好AI以及数字化技术赋能能源赛道。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果下科技是首家专门为运营所在行业开发物联网平台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首家基于AI技术开发无缝储能工业模型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目前,果下科技已开发了AI优化的系统和工具,譬如Safe ESS及Hanchu iESS,以加强即时能源优化、预测性维护及决策流程。而公司也将针对全用能场景提供AI优化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的能力,视为其稳固其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的核心。
要知道,截至2024年,全球就拥有超300家储能系统供应商,其中前30家公司便占据了储能系统市场新增装机容量的90%以上,可见市场早已进入一片红海竞争中。
并且,不同于储能电芯领域中国企业能以“压倒性”优势占据全球出货量排行榜前9名,在储能系统领域,美国企业拥有超强的市场竞争力,至今中国企业尚不能完全霸榜。
储能行业必将是一个“高景气”与“高内卷”并存的热门赛道,留给“果下科技们”等新秀赶超的时间窗口有但很紧。据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增储能系统装机容量将从174.9GWh扩大到974GWh,预期复合年增长率依然将有33.1%。
依照当前全球技术变迁的大背景,科技会竞争者需要奋力缩短差距的着力点。
招股书显示,果下科技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成立了研发中心,专注于物联网及人工智能优化平台、电池开发、储能EMS调度模组、无人值守运维模组,以及3S集成集群控制逆变器系统的研发。
但按照其当下的研发开支情况,果下科技势必需要加码投入才行。财报显示,2022-2024年公司年度研发开支分别约378.7万、1681.1万、3157.8万元,仅占同年总收入的2.7%、5.3%、3.1%。
对比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持有的约5026.2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融资成为果下科技进一步深耕发展的必要。
乐观的是,目前投融资市场是相对认可果下科技的成长力的。宣布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之前,果下科技刚刚获得深圳宁乾3000万元投资获得0.50%股份,而在2024年3月、2025年3月,凯博资本两次向果下科技投资3000万、7000万元,成为第一大外部机构股东。据悉,至今其最新估值已达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