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求“稳”:从流量到留量
秋意渐浓,热闹的“双11”刚落下帷幕,一份份电商财报也接踵而至。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氛围有些不一样,双11战报少了些“再创新高”的喜报口吻,多了几分“回归理性”的沉静安稳。
各大平台不再把GMV作为唯一指标,而是开始翻看更细微的数据,像服务效率、用户留存、粘性强度等,都被整个行业纳入重点考量。
京东这边,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9%,但真正引人注意的是服务收入占比创下新高,同比增长超过30%。从零售品类到履约效率,京东用的是“生态协同”的打法,在物流、服务上发力,以体验换信任。
特卖电商唯品会,也在这场“稳健风”中展示出自己的独特路径。三季度数据中,一组关键数据引起行业关注: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贡献线上销售的51%。在当下网购平台普遍遭遇用户增长天花板的环境中,这样的粘性表现,已经非常不错了。
唯品会的用户粘性从何而来?说到底,是信任和效率带来的复购。一方面,唯品会通过自营和买手机制,与46000多个品牌建立合作,靠1000多名买手打通全球供应链,把更多商品价格拉到3~7折的“消费心理舒适区”。
比如今年1-9月,唯品会奢侈品销量就增30%。COACH大牌日活动中,3折的托特包让品牌当日销售额刷新近三年纪录,Burberry的经典包袋也常被抢购一空。折扣+高效带来的高性价比,让消费者爱上在唯品会买奢侈品。
另一方面,平台在正品保障上也投入颇多,尤其是全面接入中国中检正品管理库,中检资深鉴定师驻仓对奢侈品100%全检。从仓内驻检,到一物一码鉴定报告,整个流程的搭建,是在用系统性的手段消解用户对网购贵重物品的担忧。这些举措并不花哨,但在当前的情况下,恰恰构成了用户所需的确定性。
总而言之,财报季的意义,并不在于比谁跑得快,而是看谁能走得久。在浮躁褪去之后,那些不追风口、只盯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反倒成了更值得被看见的存在。它们不一定最亮眼,但可能最扎实;不一定最激进,但更稳定地在兑现“以用户为中心”这件事。
加载中,请稍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