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迎“V型反转”,净利同比增超12倍,光华科技开启价值重估之路
近期,A股市场三季报披露大幕徐徐拉开,业绩成为驱动个股行情的核心主线。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国内产业升级步伐坚定的宏观背景下,那些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并展现出强劲盈利修复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正持续吸引着市场目光。
其中,电子化学品与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骨干企业——光华科技,以其一份堪称“惊艳”的三季度成绩单,宣告了其经营业绩的强势回归,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净利暴增1233%,核心业务量价齐升
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光华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0.44亿元,同比增长11.50%;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9039.34万元,同比增幅高达1233.70%。
单看第三季度,表现同样抢眼,营收7.62亿元,同比增长14.99%,环比增长10%;净利润3412.57万元,同比增长962.19%,环比增长10%。
这一系列数据揭示出几个关键信号:首先,光华科技营收实现了双位数的稳健增长,表明市场需求持续回暖,业务基本盘稳固。其次,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这清晰地指向光华科技盈利能力的显著增强,即“增收更增利”。
国金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光华科技业绩改善的核心动力来源于其传统优势板块——PCB(印制电路板)化学品的盈利修复。
2025年上半年,PCB化学品收入同比增长19%至8.7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至15.6%,实现了“量价齐升”。这表明,光华科技在核心产品线上通过技术升级、成本控制或产品结构优化,有效提升了附加值和对下游的议价能力。
相比之下,新能源材料业务则经历了行业周期性波动带来的挑战。2024年,光华科技锂电池材料收入同比下滑55%至2.6亿元,毛利率同比下滑18.55个百分点。
面对新能源材料行业周期性波动对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光华科技计划通过合理调整生产基地的布局,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稳定协同合作关系,对产业链进行优化降本,提高公司新能源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2025 年4 月,光华科技做出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终止募投项目“高性能锂电池材料项目”,并将该项目部分募集资金2.8亿元调出、变更投向至新增募投项目“专用化学材料智能制造项目”。这一举措凸显了光华科技回归优势领域的战略意图。
此外,环比数据的增长(第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均环比增长10%)进一步证实了光华科技业绩改善的趋势并非昙花一现,而是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
这种“V型反转”的态势,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前期因新能源材料行业周期性波动对光华科技业绩造成的拖累印象,展示了光华科技强大的经营韧性和适应能力。
PCB基本盘巩固、新能源布局优化,共筑成长基石
光华科技业绩强势反弹的背后,是其长期坚持的“巩固传统优势,拓展新兴领域”双轮驱动战略的集中体现。
一方面,PCB化学品基本盘持续巩固。作为国内PCB化学品的龙头企业,光华科技深度受益于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及AI服务器、高端通信设备等下游领域对高性能PCB需求的增长。
光华科技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不断提升在高端电子化学品市场的竞争力。PCB化学品毛利率的显著提升,正是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增强的直接反映。这部分业务的稳健增长和盈利改善,为光华科技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支撑,是业绩压舱石。
另一方面,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其新能源材料业务的战略调整。此前,新能源材料行业经历了价格剧烈波动和竞争加剧的挑战,这对光华科技的整体盈利造成了一定压力。
对此,光华科技管理层积极应对,展现了清晰的战略思维。据悉,光华科技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领域取得了显著技术突破,独创“多级串联联合萃取+结晶控制”工艺,将硫化锂纯度提升至99.9999%,远超日本出光兴产等国际竞品。
这一技术突破使光华科技具备了在下一代电池技术中抢占先机的潜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通过锂电池回收自供锂渣,将硫化锂生产成本降至20万元/吨,仅为海外竞品的1/10。这种成本优势,使公司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客户合作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公司的硫化锂产品已向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清陶能源等主流厂商送样,合作规模达“十吨到百吨级”。其中,清陶能源已锁定500吨产能,宁德时代测试通过后有望包揽剩余产能。
市场前景方面,据方正证券最新研究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2292亿元,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占比近50%,硫化物路线因高能量密度将主导高端市场。光华科技凭借成本优势,有望占据30%以上份额,形成未来业绩增长点。
结语
纵观光华科技的发展路径,从PCB化学品到新能源材料,再到如今的固态电池布局,光华科技始终在电子化学品的浪潮中寻找自己的航向。
三季度业绩的强势反弹,像是漫长转型路上的一缕曙光,而变更募投项目的战略调整,则标志着光华科技正回归优势领域,聚焦高附加值产品。
在固态电池的新赛道上,光华科技已悄然布下棋子。
随着全球绿色转型加速,这家老牌化学品企业的技术积淀与产业洞察,或将成为它穿越周期的重要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