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风神,PC散热巨头陷入苦闷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体温每升高一度,人体代谢率会增加10%,但长时间发热会导致免疫紊乱,进而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其实不光是人,任何事物一旦温度过高就会降低效率。我们日常离不开的手机、电脑,在长时间运行大型游戏时往往就会出现卡顿现象。
尤其随着算力的不断攀升,CPU等元器件过于烫手,如何快速降温就成了当务之急,不少科技厂商纷纷抢抓机会挖掘散热商机。例如国内知名PC散热企业九州风神在今年就发布了多款水冷风扇、机箱等新品,帮助消费者告别“死机”烦恼。
在AI的助力下九州风神无疑将会驶入快车道,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今年上半年九州风神营收5.14亿元,同比下降24.3%;净利润4197.75万元,同比骤降47.65%。实际上从2024年下半年起,九州风神业绩就突然降速陷入了苦闷低潮。
IPO之路波折不断
提起九州风神,相信很多80后装机爱好者非常熟悉。在20多年前的《微型计算机》《电脑报》等专业IT杂志中,经常会看到九州风神的整版广告。彼时电脑DIY正处于黄金时代,九州风神的CPU风扇是很多人的装机必选项。
凭借DIY时代打下的江山,九州风神在PC散热赛道上越走越远。2017年营收突破4亿元,2018年首次挂牌新三板。登陆全国股转系统,很多企业都是为了主板或者创业板上市做准备,九州风神自然也不例外。
2020年9月递交招股书,正式冲击创业板。当年AI概念刚刚崭露头角,与此同时疫情之下居家办公成常态,PC市场罕见回暖,恰是九州风神IPO的最佳时机。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九州风神的上市路充满了一波三折。
2020年10月深交所对九州风神一口气提出境外销售、收入及成长性、对赌协议、个人卡收款等24连问。2021年1月监管机构在现场核查时,发现九州风神部分记账凭证缺乏附件、电子账套数据未按经审计数进行调整和差错更正,差异明细多达467页。
2021年8月深交所在二次审核问询中罕见地向申报会计师执业质量提出质疑,并且继续拷问外销收入的真实性。2022年1月九州风神针对上述问题做出了详细解释。两个月后,深交所上市委因外销收入增长等信息披露不合理,内控制度不完善否决了九州风神的上市申请。
初遇失利并没有让九州风神放弃资本梦,2023年11月改道北交所二战IPO。不过相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北交所围绕外销收入增长、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合理性持续追问,经过两轮问询后,九州风神IPO进展便没有了下文。
如果说第一次创业板败北因为经验不足,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不够专业,那么第二次折戟北交所就是自身的问题。例如财务不规范导致数据勾稽混乱。IPO招股书首先要做到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可想而知企业的自控能力有多差。
实际上在IPO之初,九州风神并不被资本市场看好,很大原因在于“夫妻店”模式。打个比方,经典的夫妻档公司,老公跑业务,老板娘管财务,妹妹负责出纳,小姨子担任行政主管,公司真实情况只有自家人知道。
作为一家2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九州风神内部管理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财务总监、董事李兰芳和实控人夏春秋为旁系亲属关系。不过这还不是九州风神上市的最大阻碍,严重依赖海外市场才是致命伤。
境外散热生意受阻
近两年国内企业掀起了出海热,纷纷远航寻找新落脚点。早在2002年九州风神就获得了外贸进出口权,2003年开始走出国门,频繁参加海外科技展会,开拓欧洲、北美客户。经过一番努力和试错,九州风神在国外闯出了一片天。
据招股书数据,2020—2022年外销收入分别为6.27亿元、6.13亿元和6.66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75.9%、77.12%和80.51%。也就是说,经过多年发展九州风神已经是一家以外贸为主导的企业。
十几年前,欧美IT行业要比我国成熟很多,产品出口国外能卖个好价钱。尤其海外游戏用户众多,对散热产品的需求量居高不下。出海对于九州风神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
虽然境外生意有较高的毛利率,但高外销企业IPO要比一般公司审查力度更大,毕竟赚的是出口退税的钱。北交所就曾对九州风神报告期内外销占比较高的真实性以及业绩大幅波动等问题进行了问询。
例如2023上半年营收6.62亿元,已经接近2022年全年水平,其中俄语区收入同比增加了2.39亿元。九州风神给出的解释为受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经济制裁影响,惠普、戴尔等知名PC品牌相继削减业务,凭借知名度九州风神正好填补了空白。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九州风神执意要二次闯关冲击资本市场,一是AI热潮之下带来的散热商机;二是加足马力提升海外市占率。据QYResearch调研数据,2022年九州风神在全球电脑散热器生产商中排名第五,和同为二线阵营的ARCTIC、NZXT、微星差距并不大。
如果想要与海盗船、猫头鹰、华硕ROG、酷冷至尊四大一线品牌并肩,2022年前后自然是九州风神扩产增能攻占海外的最佳机会。然而千算万算,却没料到遭受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波及。
2024年6月,九州风神子公司北京鑫全盛被美国列入SDN清单,严重影响了对外贸易及外汇结算。同年9月九州风神发布公告,因经营战略调整,北京鑫全盛拟注销美国、香港、荷兰、新加坡、马来西亚五地设立的子公司。
没有了海外销售公司的助力,九州风神的境外业务可想而知。2024年境外收入6.08亿元,同比下滑53.24%。今年上半年情况更不乐观,境外收入直接变成了-150万元。
不到一年之间,九州风神的海外扩张梦就烟消云散。其实外销企业最大的变数就是政策。一旦出现贸易摩擦,生意必会惨遭牵连。九州风神当然也采取了应对之法:出口转内销。那么内销能帮助其渡过难关吗?
转战国内破局不易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前PC市场一直由欧美地区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腾飞,中国早就成为全球最大的PC消费市场。特别是近期在国补政策的驱动下,国内电脑市场正迎来一波“小高潮”。
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PC市场出货量1020万台,同比增长12%。换机潮的来临,数码配件赛道同样会水涨船高,对于九州风神来说更像是一场及时雨。
今年上半年境内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540.28%。其实从去年子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后,九州风神就转变了经营策略,销售模式由海外转为国内。单从数据来看,九州风神确实摆脱了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不过想要跑赢国内市场还需跨过诸多阻碍。
首先,在老一代数码迷眼中九州风神是大牌子,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在闯荡海外期间,超频三、利民、酷冷至尊、瓦尔基里、乔伯斯等一大批品牌已经成长起来,Z世代有了更多的选择。
外销和内销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的经营策略有着本质不同。外销以信用为核心,注重品质,而内销本质是营销,注重服务和渠道。这就需要九州风神提高国内曝光率,扩大品牌影响力。
其次,国内对手众多竞争激烈也就意味着毛利率肯定不如海外高。2020—2023年,九州风神欧洲、澳洲、美洲地区的毛利率稳定在40%左右,而国内毛利率却在逐年走低,由33.89%下降至21.14%。
与此同时,CPU散热是个同质化非常严重的赛道,例如各个品牌的普通风冷散热器在外形、技术上大差不差。九州风神或许会采取价格战的方式来抢占国内市场,进而导致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既要有销量,又要保利润,九州风神回归国内本质上其实就是一场产业转型。众所周知,现在的年轻一代喜欢特立独行,追求个性。中低端大众化的风冷散热器已经很难满足游戏玩家的需求,况且随着CPU性能显著提升,发热量过大,水冷散热逐渐成为主流。
换言之,只有加大创新力度才能在国内厮杀出一条血路。2024年九州风神研发费用9196.13万元,相比2020年增长了217.8%。加大研发换来了LP冰阵、阿萨辛4等一系列高端产品,毛利率也提升至30%。
不过高端转型不是一蹴而就,例如很多网友反馈九州风神产品存在品控差、售后不到位等问题,说明在产品、服务质量方面,九州风神还没有跟上科技创新的脚步。
结语
AI时代下,散热产业成了香饽饽。正是在风口的加持下,九州风神才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击。然而成也外销,困也外销,海外环境的突变让其IPO之路充满了变数。
如今转战国内,没有了外销风险,并不意味着九州风神就能高枕无忧。重新打江山,产业转型只是一方面,渠道、营销必须跟上国内市场的速度和风向,九州风神才能有回暖的可能。
【天眼查显示】北京市九州风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7756.5995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475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