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为啥感觉年轻人变精明了?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刚结束,各大平台的数据报告纷纷开始出炉,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在年轻人出去旅游有一个看似矛盾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现象:他们走得更远了,玩法更多了,但同时,花钱的方式却变得更精明了。
据旅行平台数据显示,国庆8天中长线跨省、跨境旅行成为主流趋势,而其中95后和05后又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他们不再满足于“特种兵式”的短途打卡,而是更愿意奔赴远方,进行一场“理性”与“价值”并存的深度体验。
例如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反向”而行,将脚步迈向那些宁静的县城与乡镇。这种被称为“奔县”的旅行,不仅仅是为了逃离喧嚣,其背后更是一种务实的消费计算,用更合理的花费,获得了更纯粹更深度的旅行选择。
与此同时,租赁经济也在国庆假期期间蓬勃发展。尤其是00后,在旅游时大量租赁运动相机、无人机和长焦镜头等装备,以便记录下他们的精彩瞬间。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使用成本,还提升了旅行的趣味性和记录性,成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和独特体验的一种表现。
另外,这种对旅行“性价比”的追求,同样体现在出行前的准备上。比如据电商平台唯品会数据显示,自9月10日以来,骆驼、凯乐石、361°、李宁等知名国内外户外品牌的销量均出现了显著增长。
提前准备好出游“战衣战靴”,不仅可以让旅行更加舒适省心,而且在像唯品会这样的品牌特卖渠道购买,还能省下相当一笔费用,把这部分预算用在旅游之中,对年轻人来说何乐而不为?
说白了,现在的年轻人消费态度在注重体验的同时,也不会放弃对性价比的追求,即:他们的“远行”与“精算”并行不悖。走得更远,意味着他们愿意为开阔眼界、丰富阅历这项“无形资产”投入更多;而消费得更理性,则体现在对每一项具体开支的审慎权衡上。
总而言之,这届年轻人正用他们的行动重新定义着“会花钱”的含义。旅行,不再是打卡式的集邮,而是深度的心灵对话。消费,也不再是冲动的符号崇拜,而是充满智慧的理性选择。
他们一边豪迈地走向世界,一边精明地规划着行囊,这种收放自如的消费智慧,或许正是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独特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