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从跟跑到领跑,珞石机器人IPO背后,中国智造走上崛起之路​

智能制造浪潮下,中国机器人企业正从追赶者向领跑者转变。近日,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通过18C章程在主板挂牌上市。

get?code=MzU5Yjg0MGVlMDEzZmYxYmQ5MTZhZTVlZGY4ZjkyMjYsMTc1OTk5Njc1Nzg5OQ==

珞石机器人的上市申请,是2025年机器人赛道涌向港交所的缩影。从兆威机电、三花智控到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机器人企业密集递表,集体冲击港股,资本市场正迎来一场机器人企业的上市热潮。

营收持续增长,毛利率三年提升超两倍

天眼查显示,珞石机器人成立于2014年,其基于全栈自研技术平台,现已构建了涵盖工业机器人、柔性协作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机器人应用生态体系。

产品线方面,珞石机器人布局颇为完善。该公司已推出10个系列27款工业机器人产品,负载能力覆盖4千克至220千克,工作半径覆盖475毫米至2705毫米。

同时,推出3个系列15款协作机器人产品,负载能力覆盖3千克至45千克,工作半径覆盖705毫米至2246毫米。

更具特色的是,珞石还推出了六款具身智能机器人,具备力觉、视觉、位置全维数据感知和物理柔顺交互操控能力,并可与人手臂操作动作直接映射,具备环境感知、模型训练与应用场景落地的全栈AI技术。

今年9月,珞石又与智元机器人订立协议,将向其提供珞石的仿人机械臂,用于集成至其研发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中。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珞石是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同时量产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的企业,顺应当前智能化制造的明确趋势。

按2024年销量计算,珞石的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市场国内制造商中排名第三,在全球制造商中排名第七。自2023年起,珞石机器人在销量增长率方面连续两年位居中国主要多关节机器人制造商之首。

财务数据方面,珞石机器人呈现出营收快速增长与持续亏损并存的局面。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3亿元、2.67亿元和3.25亿元,2023年较2022年增长74.8%,2024年同比增长21.8%。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1.7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17亿元增长50.0%。

盈利状况方面,珞石机器人的毛利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0%、11.4%、21.9%和22.3%。这一数据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持续进展。

然而,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录得净亏损2.38亿元、1.57亿元、1.92亿元和0.9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较2024年同期的0.84亿元增长了7.94%。三年半的时间累计亏损6.77亿元。

营收构成变化显示,机器人产品销售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2年的58.6%增长至2024年的82.6%,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达到85.5%。

其中,工业机器人和柔性协作机器人是主要贡献者。这一转变也解释了公司毛利率提升的原因,因为机器人产品通常为标准化产品,可享受规模经济,一般具有更高的毛利率。

中国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三,本土品牌崛起

珞石机器人冲刺港交所的背景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整体腾飞。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2023年度在机器人密度方面,中国已经超过德国与日本,跃居世界第三。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每一万名员工配有470台机器人。

其中,受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成本上升、下游应用场景拓展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等因素驱动,中国多关节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起以15.7%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453亿元。

这一趋势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显现。根据统计数据,从终端客户使用成本来看,2021年协作机器人单位时间成本仅约6.59元/小时,而人工成本升至37.88元/小时,已接近前者的6倍。

随着协作机器人生产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未来劳动力老龄化导致的人工成本上涨,二者单位成本差将会持续扩大,协作机器人的成本优势愈发凸显。

目前,协作机器人领域已成为中国机器人企业突破的亮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协作机器人(含四轴)市场销量为4万台,同比增长27.39%;市场规模达到约31.9亿元,较上年增长20.32%。

预计2025年我国协作机器人(含四轴)市场销量将达到5.03万台,同比增长25.75%;市场规模将达到35.1亿元。

更令人振奋的是,国产协作机器人厂商已占据主导地位。以国产六轴及以上协作机器人为例,2024年我国国产六轴及以上协作机器人本体销量市场份额达到90.25%,较2023年同比上升1.21个百分点。

这一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协作机器人国产替代趋势鲜明,优傲等外资厂商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收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珞石机器人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泛的市场布局,在竞争中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截至目前,珞石机器人已为全球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客户提供机器人及机器人解决方案。

不过,行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近年来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价格战渐成常态,协作机器人的平均价格呈现不断下滑态势。

数据显示,2016-2024年我国协作机器人均价从15.65万元下降到了7.21万元。预计2025年,我国协作机器人均价将进一步下降到5.75万元。

在这一背景下,珞石机器人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公司的研发投入呈现下滑趋势,从2022年的约6720万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590万元,费用占比从44%降到14.7%。

与此同时,珞石机器人还获得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上市前,公司已完成总计1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新希望集团、襄禾资本、深创投、清控银杏等知名机构。

结语

纵观珞石机器人发展历程,从2014年成立到如今赴港上市,这家企业见证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随着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机器人企业也在加速资本化进程,中国智能制造全球竞争力正不断提升。


*如果大家有关于中泰信托吴庆斌、建华建材、深圳优制云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郑能欢、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贾黛舒、句容市人民法院赵剑岚、南京市鼓楼人民法院刘桂占的相关新闻线索,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联合其他媒体进行全球范围的重点报道。
蜜雪、老铺和泡泡,新消费三强何以被市场“抛弃”了?​​
« 上一篇 10-09
节后科技线继续冲高!云汉芯城新股连涨停牌,半导体分销黑马?
下一篇 » 10-09

相关内容

国庆中秋8天长假,年轻人旅行的四大新变化
节后科技线继续冲高!云汉芯城新股连涨停牌,半导体分销黑马?
从跟跑到领跑,珞石机器人IPO背后,中国智造走上崛起之路​
蜜雪、老铺和泡泡,新消费三强何以被市场“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