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转型收效甚微,马应龙“有口难言”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春节期间访亲探友,免不了大鱼大肉的美食盛宴。随着假期结束,节后综合征也接踵而来。据京东健康数据显示,龙年春节过后痔疮用药销量环比增长超3.5倍。大众所熟知的马应龙,销量更是激增。
然而尽管节后销量喜人,但是马应龙去年的业绩相比往年却不怎么出彩。据2023年三季报显示,马应龙营收24.46亿元,同比下滑12.17%;归母净利润4.1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仅增长了0.56%。
业绩增速缓慢,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头戴“顶流”光环的马应龙交出的答卷。事实上,近两年中药行业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马应龙深受其苦。与此同时,产品单一也被外界认为是“吃老本”。在消费市场声名鼎赫的马应龙,其实正面临着转型之困。
顶流跨界王,利润不见长
作为中华百年老字号的马应龙,近些年在消费市场上可谓是风头无两。和火锅连锁品牌小龙坎推出“出入平安”联名礼盒,与潮牌SUAMOMENT合作走上了佛罗伦萨时装周。卖口红、出面膜,进军美妆行业,马应龙似乎每时每刻都在蹭“热点”。
跨界已经让马应龙玩出了花样,在新式营销下,其热度远超其他中药品牌,也被外界认为是老字号焕新的最佳案例。其主要产品痔疮膏更是被消费者发掘出了更多新场景。
能消黑眼圈、淡化眼袋、除鸡眼、长睫毛,去湿疹,更有脑洞大开的网友拿马应龙痔疮膏做CPU散热测试,其短期降温效果堪比专业导热硅脂。在营销和网友的共同努力下,马应龙成为新晋网红,被奉为“万能神药”。
不过市场上的高热度,并未将马应龙的业绩推上更高台阶。2020年至2022年,其营收分别为27.91亿元、33.85亿元和35.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9亿元、4.65亿元和4.79亿元。
不难发现,近两年马应龙的营收增速已经放缓,在利润上更是没有太大起色,而这一情况在去年尤为明显。2023年马应龙在营收上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滑,扣非净利润也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降。
纵观近十几年马应龙的营收数据,医药转型一直是其发展的重点,也就是说,马应龙对商业的嗅觉非常灵敏,在产业焕新上要快于其他中药企业。
但是这也造成其业绩走势类似于跳跃式发展。例如加大医药零售批发业务后,2016年和2019年营收都出现了大幅增长,但随后便开始降速。
而在利润层面,传统中药材价格的激增,又进一步拖累了其毛利率。据中国中药协会报告显示,有超过100个常规品种中药材涨幅超100%,25个常用大宗药材涨幅超200%。马应龙所需的麝香、牛黄等名贵中药材价格更是疯狂上涨。
尤其大肆营销之下,又让其盈利能力进一步下降。2020年至2022年,其销售费用分别为5.95亿元、7.17亿元和7.8亿元,营收占比均在21%以上。诚然巨额的销售费用已经成为现在药企的标配,但对于药品内容并不丰富的马应龙来说,高昂的市场推广费无疑是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
对于业绩走低,马应龙官方解释为持续优化医药商业业务结构、新产品推广投入费用加大所致。此言或许不假,但是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多元发展十几年的马应龙在业绩上仍是收效甚微。
主业见顶,副业未红
近些年企业多元化发展总是一个热门话题。不管是因为来自企业内部还是市场外部原因,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这个过程对于企业来说终究是个难题,马应龙也不例外。
从2009年开始,以八宝秘方切入药妆赛道,2010年布局连锁药店、2015年互联网平台小马医疗正式上线、2017年建设马应龙肛肠中心,再到现如今布局皮肤、眼科等大健康领域。近十几年马应龙的主要精力全放在了多元发展。
虽然过程很精彩,但这背后透露出的是马应龙在产业上的焦虑。目前其产业结构主要为三大部分:医药工业、医药服务和医药商业。从营收上看,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几乎平分秋色,规模都在14亿元左右。
不过在利润层面,医药商业的贡献却相当有限。2022年医药商业的毛利率仅为6.77%,医药工业的毛利率却高达65.11%。而医疗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营收规模仅在2亿元左右,在业绩助力上更是微乎其微。
很显然马应龙的增长核心无论是在营收还是利润上都是医药工业,而其医药工业的主要产品就是痔疮类药品。虽然马应龙在痔疮药品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困境在于痔疮药品赛道的市场规模并不大。
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痔疮用药市场规模约为50亿元,其中中成药市场规模为42.18亿元,化学药市场规模为7.55亿元。而2022年马应龙痔疮类产品营收就高达14.88亿元,约占整个市场的三分之一。
更何况修正、肛泰、云南白药、葵花等国内品牌在痔疮用药赛道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尤其当下饮食重油重辣,有“痔”青年逐年增多,这也让许多药企纷纷投身到痔疮用药赛道中,竞争进一步加剧,马应龙的痔疮药也不好卖了。
2021—2022年,其痔疮类产品营收分别为13.84亿元和14.88亿元。2023年上半年痔疮产品营收虽然实现了同比增长,但增幅仅为3.89%。雪上加霜的是,其医药商业的营收还在逐年下降。
2022年马应龙医药商业营收13.54亿元,同比下降7.7%;去年上半年该项业务营收更是出现了33.58%的下滑。主业增量空间有限,副业还在遭遇考验。与此同时,喜好炒股投资的马应龙又折戟A股市场。
2018年因持有华大基因100万股票亏损1.47亿元,2022年其持有的恒瑞医药、白云山等多只股票累计亏损近1500万元。好在去年上半年马应龙及时止损,目前仅持有共同药业1只股票,并且开始聚焦在大健康产业。但值得怀疑的是,新业务的开拓似乎很难打破“痔疮”的枷锁。
流量变现成大健康转型难题
现在提起马应龙,或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痔疮膏,其次是眼霜、口红等化妆产品。但实际上,在大健康领域马应龙的SKU超过400个,其中包含功能性化妆品、功能性护理产品、功能性食品和消械产品四大类。在发展医药工业和零售的同时,布局大健康赛道寻求第二曲线。
从发展模式上看,其思路和云南白药、片仔癀大致相同,都是先从日化突破。不过如今云南白药依靠牙膏实现翻红,片仔癀的日化生意也小有成就,但马应龙却迟迟没有开花。
在目前发布的财报中,马应龙并未具体披露大健康产业营收数据。不过据其2021年财报发布的内容,其大健康产业规模已经超过3亿元,营收占比还不到10%。从其化妆品营收也可以窥见其大健康产业依旧处于起步阶段。
在天猫平台,虽然其八宝系列眼霜销量非常可观,但整体而言还未形成气候。据其财报显示,子公司马应龙生物科技主要负责化妆品研发和销售,2022年其营收仅为6902万元。
要知道从2009年至今,马应龙在化妆品赛道已经布局了15年之久,这个成绩显然并不出色。市场热度不断,但为什么大健康产业发展如此缓慢呢?
这是因为在大众的刻板印象里,马应龙已经和痔疮产业划上了等号。近些年马应龙激进的营销手法、换LOGO都在试图打破和痔疮产品的捆绑,但很明显这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
换而言之,痔疮药和眼霜等化妆品本就是牛马不相及的两个品类,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例如云南白药用于牙膏有消肿止痛效果,片仔癀用于化妆品对祛痘消炎有奇效。
反观马应龙布局化妆品,消费大众一边还要做心理建设,另一边还会对其产品产生质疑。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马应龙原本就是以眼药起家,生产眼霜是重拾旧业。
从产品切入点来讲,马应龙本没有错,但从消费市场上看,马应龙还是低估了其“威名”。所以能看到,近些年马应龙知难而退,并未死磕化妆品,反倒是利用自身在肛肠领域的影响力,在消毒湿巾赛道大做文章。
不过值得担忧的是,无论是湿巾还是化妆品,销售渠道和医药行业还是有很大区别。虽然马应龙已经加大了抖音等线上电商的布局,但线下渠道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这对于拥有流量的马应龙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结语
和其他老字号相比,马应龙非常有活力,新式营销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不存在品牌焕新的烦恼。不过依赖肛肠类大单品、“痔疮一哥”的鼎鼎大名也导致其陷入了多元化的困局之中。
没有边界感,这似乎是近些年马应龙给外界所呈现的印象。虽然无边界可能意味着无限可能,但这也反映出马应龙在多元化切入点上的失焦。结合自身优势寻找正确的产业方向,形成协同效应,或许是马应龙最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