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员工开始摆烂、在华拓展市场受阻,英伟达恐难高枕无忧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芯片行业一直被视为入局门槛高、技术十分密集的“尖端”赛道。不过,或许正是因为“站得高”,一些头部行业玩家,也显得有些高处不胜寒。
以美籍华人创办的芯片巨头企业NVIDIA(以下简称英伟达)为例。近日,据媒体报道,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被《经济学人》杂志评为“2023年最佳CEO”,并表示在黄仁勋的带领下,英伟达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但是在CEO如此“优秀”的同时,关于英伟达老员工“躺平”的消息也不绝于耳,而外界对于英伟达很焦虑的说法,也甚嚣尘上。
据业内人士分析,英伟达老员工之所以“躺平”,或许与其行业地位十分稳固、没有太多竞争有关。正如媒体报道称,一位英伟达员工曾如此表示:“我们毫无竞争压力。但我们正慢慢自我膨胀,一些人选择了躺平,什么事也不干。”由此足见英伟达员工“摆烂”态度。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市,英伟达财报显示,截止10月29日其最新季度实现收入181.2亿美元,同比上涨206%,远高于市场预期的162亿美元。而此前的2023年5月30日,英伟达也成为首家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的芯片企业那么,在漂亮的成绩单之下,英伟达面临什么样的危机与风险?
“被阉割”的芯片卖不动,英伟达在华市场堪忧
众所周知,近年随着芯片“贸易战”的加剧,无论是国内的科技企业还是海外的芯片巨头,都受到来自美国政治层面的压力。英伟达也不例外,同样在芯片对华出口、向中国企业供应芯片等方面束手束脚。
此前,有行业人士爆料称,受美国最新技术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英伟达此前的H100等芯片产品出口或将受限,因此,英伟达正在研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最新改良版”AI芯片。
据了解,美国于2023年颁布新禁令,进一步限制了英伟达的高性能AI芯片的出口,该禁令适用于综合性能达到4800或以上,并且是为数据中心设计或销售的产品。英伟达当时也宣布,即刻停止A100、A800、H100、H800和L40S产品的发货。
而所谓的“最新改良版芯片”,实际上是在英伟达原有芯片产品基础上,为了符合以上需求的“减配”版,甚至被网友调侃为“阉割版”。
不过,对于英伟达“特供”中国市场的AI芯片,国内科技企业多数持保守态度。以芯片需求最大的云计算企业为例,在该消息影响下,阿里巴巴与腾讯向英伟达的芯片订购数量,都将比原计划要低。
实际上,目前本土芯片企业正在崛起,即使这些科技企业不再与英伟达合作,也能找到替代方案。而目前首屈一指的芯片企业,就是此前受到芯片断供影响的华为。因此,华为也被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视为在华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
据观察,华为芯片正在受到国内科技企业的支持。一方面,此前美国接连发布“制裁”文件,但是禁令一改再改,所以不仅芯片供应商无所适从,国内科技企业也因为此类政策的多变,而对芯片供应商缺乏信心。另一方面,过于激烈的贸易战,也在某种程度上激起了国内企业的家国情怀,因此支持国货品牌,也成了很多企业在考量商业利益的同时,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因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美是全球生成式AI最火热的两个国家,也是英伟达的两大关键市场。而据英伟达2023财年(2022年2月到2023年1月)财报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含大陆、香港和台湾)营收,占英伟达全球营收的比例高达47%。
占据半壁江山的营收贡献,也让英伟达难以“割舍”在华市场,因此,其“阉割版”的芯片在中国市场的接受程度多高,或将决定其未来在华发展的前途。
老员工“摆烂”,英伟达能在功劳簿躺多久?
众所周知,作为个人电脑时代的芯片巨头,英伟达过去数十年,可谓是站在了时代潮头,因此也顺势而为,成为独角兽企业一般的存在。业内人士甚至用“从显卡霸主到AI王者”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高度概括了英伟达的发家史。
不过,身处高位的英伟达,似乎已经进入了高处不胜寒的尴尬状态。而英伟达目前发展面临的最典型的问题,就是老员工开始躺平甚至摆烂,没有过去英伟达扩张市场时的那种工作热情。对此,黄仁勋曾经公开表示,处理好老员工的“工作态度”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据媒体报道,在2023年11月的全员大会中,黄仁勋就以一些老员工处于“半退休”状态等典型现象,对公司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警醒”。只是,公司高管的“训斥”、“语言激励”对于职场老油条而言,或许与“毒鸡汤”无异。这或许也是一些熟悉公司的老员工,缺少激情的根本原因。
据了解,英伟达的内部管理风格,不像是亚马逊等竞争对手,很少针对员工推出绩效改进计划。即使有一些员工表现不佳,公司会努力为这个人找到一个新的团队,而不是迅速将他们转移到培训计划或解雇他们。在英伟达公司内部,甚至有员工表示:“在英伟达,被解雇比被聘用更难。”
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黄仁勋的这种人才培养机制,可以提升员工忠诚度,增强其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但是与此同时,或许也会滋养一些公司“蛀虫”。而英伟达之所以成为这样一家缺少“生机”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老员工越来越多,而且因为在英伟达长期工作,已经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非常有保障的物质生活。
据了解,有些在英伟达工作五年以上的员工,早已因为英伟达的股价上涨了约1200%,该公司许多的员工已变得非常富有,甚至实现了财务自由。
与此同时,对于英伟达而言,其行业地位目前也十分稳固。抛开以前在显卡领域的市场份额优势,目前英伟达的GPU也是ChatGPT等诸多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服务的支柱。而随着该类新兴技术不断暴涨的算力需求,英伟达的GPU芯片也越来越供不应求。
由此,也导致了英伟达公司自上而下有一种舍我其谁、孤独求败的自满情绪。只是,古语有云:骄兵必败。在新型人工智能市场格局未定之时,未来的AI芯片市场同样充满变数。而英伟达无形中形成的“老油条”文化,也势必如同一剂慢性毒药,由此带来的潜在危机,也不言而喻。
竞争风险仍在,英伟达或需居安思危
尽管目前来看,英伟达的市场地位无人能够撼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英伟达就可以高枕无忧。
其一,如前文所述,英伟达“阉割版”的芯片虽然美其名曰是“特供芯片”,但是国内科技企业却并不买账,从而导致其在华市场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要知道,在中国价值7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上,英伟达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
一旦国内企业不再选择英伟达,给英伟达业绩带来的冲击也将是致命的。与此同时,那些以前在国内有着巨大需求,但是却因为美国的“禁令”而不能顺利出口的芯片产品,也将成为英伟达的库存,给其内部经营成本带来巨大压力,甚至其芯片下游的生产、制造等产能资源配置,也将是一种浪费。
有业内人士认为,受美国贸易政策的影响,英伟达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被动,被迫对美国相关政策言听计从,也将会让英伟达陷入芯片产能无法“消化”,甚至销量直线下滑的恶性循环。
其二,虽然英伟达目前在业内傲视群雄,在GPU等芯片领域首屈一指。但是无论在海外市场,还是在中国本土市场,英伟达并非没有对手。
虽然华尔街分析师估计,英伟达2023年收入将首次超过英特尔,成为美国第一。但是其竞争对手英特尔等芯片企业,也在发起反击。
例如,刚刚过去的2023年12月,英特尔推出了适用于服务器和个人电脑的新芯片系列,旨在在设备本身上本地加速人工智能,同时减轻数据中心的部分人工智能计算负载。
这也意味着,围绕人工智能的芯片产品“升级”,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英伟达只是暂时在过去被英特尔、AMD等巨头忽视的AI芯片领域,领先而已。
而在国内,AI芯片同样是一个待采的金矿。随着国内AI大模型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国内企业对高算力AI芯片的需求也将与日俱增。
因此,国产AI芯片厂商也将进一步加深芯片相关技术的布局,并相继出现了基于通用GPU架构的芯片,以及基于ASIC架构的芯片,另外也出现了类脑架构芯片。由此可见,芯片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科技巨头华为就分别推出了海思、昇腾芯片两款人工智能处理器。而其昇腾910系列,就经常被拿来与代表英伟达最高水平的A100系列相比。对比之下,英伟达虽然目前跑在前面,却不能掉以轻心,而需居安思危。
结语
作为PC时代就已经活跃在科技中心的芯片巨头,英伟达的科技实力毋庸置疑,尤其是在AI科技新时代来临后,英伟达更是凭借其先进的AI芯片等产品,保持着“基业长青”的态势。
只是,无论是其老员工开始表现出“躺平”的姿态,还是其在华拓展市场越来越被动,都是其当前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而英伟达如果能够扫除这些障碍,未来仍将大有可为。只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英伟达未来将如何应对,依然是挑战重重。
希望英伟达不会继续躺在其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更不要成为“龟兔赛跑”的故事中的那只兔子,忽略了其他跑得相对较慢的对手,而是戒骄戒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持续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