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美的生死局?海尔、格力贴身肉搏,小米野蛮冲撞

9c8ea8c75fe04ff0bcf3f2a03bb13581~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9280854305892EE124183A115AF47&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p7jEPEEqxiYwUG6gKxki%2Fz7dokg%3D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任何企业的负面事件都可能在瞬间被无限放大。近日,一位网友发帖爆料称其父亲在美的工厂工作,遭遇一天工作14小时的超长工时,离职又面临没工资,该网帖引发上万点赞和评论。

对此,美的方面迅速展开行动,很快作出回应称:经调取张先生在职几天的考勤记录、工厂监控、工厂班车监控、工资转账记录,张先生在9月8日至9月11日期间正常上下班,并无加班到21点的情况,张先生的工时正常。

美的还进一步解释,公司在给张先生打款时,银行系统显示员工账号异常,多次转入失败。9月13日张先生工资已经当面结清,并不存在公司故意欠薪行为。面对这些确凿证据,发帖人最终删除了不实帖子。

试想,若美的处理稍有不慎,便可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不良印象,导致部分消费者转向其他品牌,使得竞争对手坐收渔利。好在,美的成功自证清白,为这场风波画上句号。

喜忧参半的基本面

董事长方洪波是美的发展的“领航者”。

1992年,方洪波便加入美的集团;2012年8月,出任美的集团董事长,并从2013年10月开始兼任总裁,一直履职至今。在方洪波的带领下,美的成长为业务覆盖智能家居、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全球科技巨头。

与之相对应的是,美的业绩猛增。

美的集团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为2511.2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172.74亿元增长15.58%;净利为26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8亿元增长25%;扣非后净利为262.3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1.81亿元增长30%。

支撑业绩增长的关键,美的逐步建立起了ToC与ToB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既可为消费者提供各类智能家居的产品与服务,也可为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化的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

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智能家居业务实现营收为1672.0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66.58%,同比增加13.31%;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包括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实现收入645.3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25.70%,同比增加20.79%。

尽管营收与利润保持高增,但美的也面临着新兴业务盈利能力不足、成本控制承压等问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ToB业务虽增速显著,但整体毛利率偏低。例如,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业务毛利率仅为16.93%,较智能家居业务低11.59个百分点。该业务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0.42%,高于营收增速1.81个百分点,反映出其在价格竞争、原材料成本或运营效率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美的的资产负债率也有所上升。截至2025年6月末,其资产负债率为64.04%,较上年末上升1.71个百分点。其中短期借款余额达510.25亿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64.55%,显示出公司短期偿债压力加大,资金链紧张程度有所上升。

美的集团在营收规模、利润增长和科技布局方面表现突出,双业务结构也逐渐成熟。然而,盈利能力的结构性失衡、成本控制的挑战以及债务结构的变化,也为其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蠢蠢欲动的竞争对手

在家电行业的传统格局中,美的、海尔与格力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三者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广泛的渠道网络和强大的品牌认知,构筑了较高的行业壁垒。

然而,随着市场逐渐步入存量竞争时代,加之数字化浪潮与智能家居生态的迅速崛起,行业竞争正悄然生变。小米等互联网基因浓厚的企业凭借敏捷的生态链模式和高效的线上打法,不断蚕食市场份额,对美的构成了实质性挑战。

一方面,尽管美的在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上仍保持领先地位,但其传统竞争对手海尔和格力并未放慢脚步,“三强”在技术、渠道与品牌的较量远未到终局。

当下,海尔通过高端品牌卡萨帝持续强化市场占位,并在国际化布局方面更为积极;格力则凭借其在空调领域的绝对优势及核心零部件自研能力,不断巩固其护城河。美的在细分品类如冰箱、洗衣机等领域,仍面临海尔强力竞争;而在空调市场,格力依旧是难以撼动的对手。

更值得注意的是,各家都在加大对研发的投入。美的2022-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超430亿元,2025年上半年更达88亿元,同比增长14.4%,重点布局机器人与自动化、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然而海尔与格力同样在物联网家电、智慧家庭系统、新能源组件等方向积极布局,技术差距正在逐渐收窄。

另一方面,以小米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强势切入智能家电赛道,依托“硬件+软件+服务”的全链路生态模式构建用户粘性,还凭借低价策略持续冲击市场,推动智能家电领域的市占率快速攀升。

以空调品类为例,据奥维云网(AVC)的数据,截至5月11日,在国内线上空调销售额,美的占比25.38%,同比减少0.6个百分点,格力占比24.87%,同比增加0.97个百分点,小米占比13.44%,同比增加5.43个百分点,增速很高。

反观美的,其在全屋智能领域推行的“双品牌战略”,通过高端子品牌与大众子品牌的差异化布局,既精准覆盖不同消费层级需求,又加速了智能家居产品的全场景渗透;但在生态开放性构建与互联网服务响应效率上,仍与小米存在明显差距。

不可否认,美的是中国家电与科技领域最具实力的企业之一,但其面临的竞争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对手仍在紧追不舍,新兴力量又不断模糊行业边界。能否在保持主营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成功培育出真正具备盈利能力的第二曲线,将是美的未来发展的关键。

全球化成竞争“胜负手”

近年来,国内大家电市场渗透率逐步见顶,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也抑制了家电新增需求。与此同时,消费分级趋势明显,价格战频发,企业利润空间持续被挤压。在这一背景下,拓展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已成为行业共识。

美的集团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国内营收1439.31亿元,同比增长14.05%,而海外营收1071.93亿元,同比增长17.70%,海外增速明显高于国内。更值得注意的是,海外收入占比已达42.69%,成为集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独有偶,海尔智家中国大陆地区营收为774.15亿,收入占比为49.47%,国外营收为790.79亿元,收入占比为50.53%;格力电器海外收入163.35亿元,同比增长10.19%,自主品牌占比约70%。

这些数据清晰表明,海尔和美的之所以能够在逆周期中取得较高的增速,得益于海外市场的超预期表现。这意味着,国际化战略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更可能成为决定未来市场格局的核心变量。

当然,尽管成绩显著,但中国家电企业的出海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中国品牌仍需克服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真正建立高端认知;其次,地缘政治风险、贸易壁垒、汇率波动等因素也为海外业务带来不确定性;此外,海外市场的售后服务、渠道管理和用户运营复杂度远高于国内,如何实现全球协同与本地敏捷之间的平衡,是对企业组织能力的重大考验。

可以预见,海外市场将成为检验中国家电企业全球竞争力的真正试金石。谁能在品牌建设、渠道控制、供应链布局和用户运营方面实现深度本地化,谁就能在这场全球化竞赛中最终胜出。美的虽暂时领先,但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刻……


*如果大家有关于建华建材、深圳优制云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郑能欢、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贾黛舒、句容市人民法院赵剑岚、南京市鼓楼人民法院刘桂占的相关爆料,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联合其他媒体进行全球范围的重点报道。
追觅勇闯手机“红海”
« 上一篇 09-29
云南白药喷雾的作用与功效,云南白药成分轻松化解小伤痛
下一篇 » 09-29

相关内容

云南白药喷雾的作用与功效,云南白药成分轻松化解小伤痛
美的生死局?海尔、格力贴身肉搏,小米野蛮冲撞
追觅勇闯手机“红海”
耐克压顶、李宁包抄,安踏如何杀出十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