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万辰集团业绩降速后赴港IPO,资本对“规模”故事祛魅了?

get?code=NTI0MGNhMTIzYTU2YTMzZmEyMmY3M2JjNzZmYmZlNjAsMTc2MjI1ODI4MzQyNg==

高速扩张期过后,面对增速放缓的财报与震荡下跌的市值,量贩零食巨头开始寻找增长故事的新章节。

近期,万辰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鸣鸣很忙集团也在招股书失效仅几个小时之后再次递表。双方对港股“量贩零食第一股”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

不巧的是,下半年以来,新消费板块出现回调。

交出一份营收同比增长44.15%的三季报后,万辰集团却在次日股价大跌超10%。

无独有偶,此前港股“新消费三姐妹”之一的泡泡玛特,在三季度销售额增长245%~250%的情况下,股价反而从8月底的高点下跌超30%;蜜雪集团同样未能幸免,下半年以来股价持续震荡下行。

一边是高速增长的营收,一边是持续回调的股价,这种背离说明资本市场开始重估新消费行业。

那么,赶在逆风中冲刺上市,量贩零食巨头能带来新的故事吗?

狂奔的零食帝国,难逃增长减速带?

万辰集团与鸣鸣很忙对“港股量贩零食第一股”的争夺战正式打响,但这场竞速却伴随着逐渐拉响的增长警报。

今年以来,万辰集团3年478倍的营收增长,是市场聚焦这一赛道的关键因素。这家以食用菌起家的A股上市公司实现了“第二曲线”的飞跃式成长,通过收购“好想来”“来优品”“吖嘀吖嘀”等多个区域品牌,并购整合为“好想来品牌零食”,营收从2022年的6656.9万元激增至2024年的317.9亿元。

然而,被资本催熟的隐忧,开始浮现。看似风光无限的量贩零食赛道,已出现“市场供给过剩”的迹象。

最直接的信号是,营收增速正呈现符合发展周期的回落。

万辰集团营收同比增速大幅下滑,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166.68%一路降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44.15%,环比连续多个季度下滑。

更进一步看,增速放缓的背后,是赖以生存的门店扩张模式正濒临极限。

2024年,万辰集团开出9776家新店,平均每日超过27家门店开业。但到了2025年上半年,好想来新开1467家门店,扩张速度明显放缓。

随着市场饱和,加盟商的回本周期明显拉长,部分加盟商甚至出现亏损,闭店数量也有所增加。2025年上半年,万辰集团闭店290家,超去年全年闭店总量。这意味着,通过密集开店透支区域消费力的“后遗症”已全面爆发。

get?code=YjRmZjA3NTYxMzkyYmRiMWE3MWFkZjg4NDkyNTcyNDEsMTc2MjI1ODI4MzQyNg==

当“规模换增长”的逻辑失灵,低毛利模式下的盈利问题便浮出水面。

量贩零食的毛利率普遍偏低,鸣鸣很忙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7.5%~7.6%区间,万辰集团虽略高,毛利率在今年二季度也仅为11.4%,2024年归母净利润率低至0.91%。

按理来说,量贩零食店的模式是砍掉中间经销商,直接与零售工厂对接,因此获得更大议价空间。即使相对于传统零售价格有所折扣,也应该有着不错的利润。可问题在于,两大巨头为抢夺市场而进行的加盟火并,如高额补贴、取消区域保护等,正持续摊薄利润。

随着规模增长放缓,利润稀薄的问题开始被市场注意到。深入研究后,市场发现,万辰集团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还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截至2025年6月底,万辰集团总资产74.6亿元,总负债51.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8.9%。这表明公司主要依靠债务驱动扩张,是一种典型的“高杠杆”运营模式。

用高杠杆催生的规模扩张触及天花板,资本市场对量贩零食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万辰集团在三季报披露后股价大跌10.86%,单日市值蒸发超40亿元。

万店狂欢之后,量贩零食的故事需要更扎实的“下一章”。

寻找第二曲线,新消费殊途同归

万辰集团在资本市场遇冷,并非偶然,新消费板块经历了一轮大涨之后,再次迎来重估时刻。

泡泡玛特在今年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45%~250%的情况下,股价却从8月底接近340港元的高点持续回调至217.6港元,投资者开始质疑公司明年能否维持今年的营收盘子。

蜜雪冰城同样未能幸免,下半年以来股价震荡下跌,瑞银最新研报更将其评级从“中性”大幅下调至“卖出”;美银将评级下调至“跑输大市”。

这些新消费代表企业同时遭遇回调,无不表明资本市场对高估值消费股重新定价,追问下一个增长点在哪?

量贩零食巨头的资本化进程中,也难免要回答这个问题。

面对增长放缓,万辰集团将答案押在了“硬折扣”业态与“自有品牌”的转型上。

2024年底,万辰集团推出“来优品省钱超市”;2025年1月,集团又上线“好想来全食优选”。如今,好想来已推出两大自有品牌系列:“好想来超值”与“好想来甄选”。

公司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将“通过来优品省钱超市等,重点开发自有品牌”。这标志着公司正试图从零食这一“小闭环”,杀入涵盖潮玩、日化、粮油、冻品等品类“大生态”,以期提升毛利、建立壁垒。

get?code=NWFhZWQ0ODk5Y2ZjNjNkMTkzZjE3YjAzNDlkNjA5MGYsMTc2MjI1ODI4MzQyNg==

对此,华源证券分析师指出,垂类&万店只是折扣化业态基业长青的第一步,横向拓品是“难而正确的事”,并引用全球折扣龙头唐吉诃德的案例,说明品类拓宽后对营收和利润的提振作用。而从中长期看,打造自有品牌是实现量利齐升的关键。

然而,这条被寄予厚望的出路,布满了荆棘与险阻。

首先,万辰集团闯入的是一个巨头环伺的红海。

社区超市赛道已有永辉、物美、山姆、盒马等深耕多年的玩家。万辰作为后来者,在供应链、会员体系和即时零售等方面并无优势,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从专注零食的“小闭环”走向全品类的“大生态”,对供应链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苛刻要求。品类扩张意味着SKU(库存单位)数量激增,且供应链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特别是部分短保品类所需的损耗控制能力,是万辰的传统能力盲区。若无法在每一个新增品类上都建立起成本优势,“省钱超市”的定位将名不副实。

更关键的是万辰集团脆弱的盈利模型,让市场担忧能否支撑转型的投入。

量贩零食主业本就利润微薄,净利率不足1%,而公司资产负债率已处于高位。拓展新业态需要持续烧钱,这使公司在转型路上的容错空间非常小。

自有品牌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目前,好想来推出了数款带有来优品标识的产品,覆盖日化用品、日用纸品以及椰子水等食品。

get?code=ZmZkYTA3NmJjMjk3Mzc0NWIwZDUxOTI1OTczY2QzMWMsMTc2MjI1ODI4MzQyNg==

然而,在日化、饮料等品类,消费者已有根深蒂固的品牌习惯。与成熟的大众品牌竞争,万辰推出的定制产品及自有品牌,需要投入高昂的教育和营销成本,才能从零开始建立消费者信任。在品牌形象固化前,过低的价格反而可能引发对品质的怀疑。

总之,万辰集团向硬折扣超市转型并重点开发自有品牌的战略,是一次“危中寻机”的挑战之路。迈过去海阔天空,参考日本零售折扣王唐吉诃德,以700多家门店撑起了约合人民币超900亿元的全年营收和超30亿元的净利,母公司PPIH的PE估值达30倍以上。

不过,万辰集团想成功转型,深度重塑的供应链、极致的精细化运营,缺一不可。

从量贩零食到折扣龙头,进入“大基本功”时代

规模增长见顶、新故事充满险阻,量贩零食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下半场的胜负手,在于那些更加静水流深的价值深耕。

未来,万辰集团的突围之路,将是新一轮消费供应链革命。

一方面,追求效率至上。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供应链各个环节不断优化的效率,规模效应是结果而非这个变革过程。谁能进一步优化选品、降低库存、减少损耗,谁就能在微利时代胜出。

另一方面是运营上的精耕细作。随着市场对新消费估值之锚的转变,选择在此时登陆港交所的量贩零食,也要告别单纯的门店数量比拼,转向对单店盈利能力和精细化运营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赴港上市融资,显然就是为行业更加艰苦的“下半场”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万辰集团与鸣鸣很忙几乎同时谋求港股IPO,从募资用途看,两家企业的发展方向高度相似。鸣鸣很忙计划将募资主要用于完善供应链,以及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具体用途为建立更多仓库、搭建冷链物流系统、增加更多产品品类和SKU。万辰集团则制定了包含门店网络扩张升级、仓储物流效率提升,以及数字化基础设施升级的战略。

get?code=NzkwNTUxYzg5ZjkxMjg1N2JkZGM2M2U2MGIzMjJhNzEsMTc2MjI1ODI4MzQyNg==

不难看出,万辰集团与鸣鸣很忙的港股IPO,标志着量贩零食行业正站在一个转折点上,行业正从外部扩张驱动转向“内功”修炼驱动。

这也意味着,争夺“第一股”光环变得十分重要。资本市场通常愿意给予“第一股”显著的估值溢价,这笔额外的资金对于需要扩张第二曲线、做强供应链内功的企业来说,无异于宝贵的“弹药”。

然而,与A股相比,港股市场更为国际化,机构投资者占比高,对公司治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要求也更高。万辰集团高度家族化的董事会结构(5位董事4人是亲戚),以及此前高管被调查的事件,都可能成为上市过程中被重点关注的环节。

因此,万辰集团的港股之路,还需要解答如何完善支撑企业长期价值的治理结构。如果内在的治理和品控风险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即便上市成功,资本市场的兴趣恐怕也是有限的。

归根结底,规模增长不再是令人信服的唯一要素,深挖效率、品牌和公司治理才能构筑更坚实的壁垒,让市场相信量贩零食龙头能成功开拓第二曲线,复刻全球折扣龙头唐吉诃德连续34年双增长的“永续经营故事”。

来源:港股研究社


*如果大家有关于中泰信托吴庆斌、建华建材、深圳优制云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郑能欢、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贾黛舒、句容市人民法院赵剑岚、南京市鼓楼人民法院刘桂占的相关新闻线索,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联合其他媒体进行全球范围的重点报道。
厨电行业承压,华帝能否筑牢长期发展基石?
« 上一篇 11-05
不上不下的中端手机,正陷入“进退两难”
下一篇 » 11-05

相关内容

瑞博生物,港股“输血”
张兴海115亿绑华为撬港股 IPO,赛力斯三季报显新能源 “平衡术”
连续被银行VIP插队引热议,现存银行网点相关企业超17.2万家
37万婚宴被指全用预制菜,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超7.4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