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解码海信视像三季报:技术破壁重构价值,中国显示从跟跑到引领

6144ad6536734709addb99dd2bd8a5ba~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10311506339CE5572EC359937470B7&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9FuPHxI6ViGme7prc5teFBulpik%3D

文丨前哨

美编丨李成蹊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时隔一年,海信视像的三季度财报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增长图景。

2025年10月30日披露的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399.89亿元同比增长5.65%,归母净利润16.29亿元同比激增24.27%,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亦达20.15%。

275d7c655b244a93aeaefedc6e6e189b~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10311506339CE5572EC359937470B7&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aew3bVBpEalqtXCw85hKmT6jsC4%3D

(图源:海信视像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这份“量利齐升”的成绩单,与2024年同期净利润下滑19.53%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更标志着其锚定的“价值成长”路径全面落地。

在全球显示产业格局中,海信视像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盈利反转,更以RGB-Mini LED等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中国显示从“规模代工”的困局走向“技术引领”的新局,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技术破解双重枷锁

2024年的海信视像,仍深陷“成本高压”与“需求萎缩”的双重枷锁。

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毛利率跌至14.47%,国内市场开机率不足30% 叠加海外“大而不强”的盈利短板,最终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而2025年的业绩反转,本质上是技术创新对传统发展瓶颈的系统性突破。

这种突破首先体现在成本话语权的重构上。2024年海信视像8.58%的营业成本增幅,根源在于对外部面板厂的高度依赖。

259c5f3604574a0fb00b309cda27ef27~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10311506339CE5572EC359937470B7&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Hyl9mqzNFtvGH5xrLhTF0en%2Bwoo%3D

2025年,其自主攻克RGB-Mini LED“两芯”难题:自主研发的光色同控AI画质芯片H7与高性能背光芯片,实现了从芯片设计到背光模组的全链路可控。

这种垂直整合能力不仅摆脱了对日韩企业核心器件的依赖,更通过技术创新对冲了原材料成本压力。

数据显示,海信RGB-Mini LED电视较传统QD-Mini LED能耗降低20%以上,成本控制能力显著提升,这成为净利润逆势高增的关键支撑。

在需求端,技术创新成功激活了增量市场。面对电视开机率下滑的行业共性问题,海信视像并未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而是以“多场景大显示”重构产品价值。

98英寸及100英寸以上大屏电视全球销量同比增幅超59%,Mini LED电视中国市场销量暴涨200%,智能投影增速更是高达107%。

这些数据印证了技术升级对需求的拉动效应。

当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实现97% BT.2020色域覆盖,当可卷曲激光电视突破物理空间限制,电视已从单纯观影设备升级为高端生活方式载体,成功撬动中高端消费群体的换机需求。中国显示的“破局时刻”

海信视像的技术突破,具有超越企业自身的行业意义。

它标志着中国显示产业在全球高端赛道实现了从“跟跑”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长期以来,全球高端显示技术话语权被日韩企业垄断,从CRT到LCD再到OLED,中国企业始终处于技术追赶者地位。

而海信在RGB-Mini LED领域的突破,彻底打破了这一格局。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了“技术闭环”的护城河。

RGB-Mini LED 产业化需攻克芯片、算法、封装等多重难关,海信凭借二十年显示芯片积淀,率先实现量产落地,较日韩企业同类技术提前至少一年。

更关键的是,这种突破引发了全球产业路线的重构:三星宣布跟进推出RGB Micro LED电视,索尼计划布局同类技术,足以证明海信定义了下一代高端显示的主流方向。

当中国企业开始牵头制定IEEE国际标准、主导行业技术路线,全球显示产业的“中国时代”已然开启。

技术引领直接转化为市场话语权。在国内市场,海信系电视销量与销售额双冠王的地位持续巩固;在全球,其100英寸以上产品在20国市占率第一,RGB-Mini LED电视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种市场地位的提升,彻底改变了2024年海外业务“大而不强”的局面。技术溢价能力的增强,正在缩小国内外毛利率差距,为全球化盈利打开新空间。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

如果说RGB-Mini LED是海信视像的“破局之刃”,那么“1+(4+N)”产业布局则构成了其长期增长的“生态之基”。

a7084cd5b2c44832b428c3fc25a29ad4~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10311506339CE5572EC359937470B7&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yKwLGeN8vHdlOkhGfMhgYgsTRiw%3D

2025年财报展现的增长逻辑,已从单纯的显示技术突破,升级为“显示 + 芯片 + AI + 场景”的立体化增长。

商用显示业务149%的同比增幅,揭示了第二增长曲线的强劲动能。通过融入全球智能生态“核心圈”,海信将显示技术延伸至商业展厅、车载终端等B端场景,打开了千亿级增量市场。

而AI赛道的布局更显战略远见:从“端 - 云 - 芯” 一体化能力体系,到耳夹耳机、智能眼镜等穿戴设备落地,再到具身智能机器人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海信正以显示为核心,构建覆盖多终端的智能生态。这种布局既规避了单一硬件市场的周期波动,更抢占了下一代智能交互的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生态构建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20多家头部券商给予“强烈推荐”评级,本质上是对其“科技属性 + 成长动能”的双重肯定。

相较于2024年依赖大屏单品的增长尝试,2025年的海信视像已形成“技术突破 - 产品升级 - 场景延伸 - 生态闭环”的良性循环,增长逻辑更趋稳健。制造业价值重构的“海信样本”

海信视像的转型之路,为中国制造业突破“规模陷阱”提供了深刻启示。

在“降本增效”成为企业普遍诉求的当下,单纯的成本削减难以实现可持续增长,唯有技术创新驱动的价值重构,才是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码。

对传统制造业而言,这种转型需要三重思维升级:

其一,从“部件采购”到“核心自研”的认知转变,像海信深耕芯片二十年那样,舍得在核心技术上长期投入。

其二,从“产品思维”到“场景思维”的进化,跳出单一产品功能局限,挖掘用户深层需求。

其三,从“本土竞争”到“全球定价”的格局提升,以技术话语权获取溢价能力,摆脱“低价竞争”魔咒。

从行业层面看,海信的实践印证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价值。

当RGB-Mini LED成为我国显示领域科技自立的重要成果,当中国标准开始影响全球产业路线,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便有了坚实支撑。

2026年世界杯等赛事带来的需求红利,叠加国家政策支持,海信视像的技术溢价效应或将进一步释放。牛刀小结

海信视像2025年三季报的价值,远超一组盈利数据的改善。它展现了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凤凰涅槃,更见证了中国显示产业在全球高端赛道的“破局时刻”。

从2024年的盈利困境到2025年的价值成长,海信视像用实践证明:制造业的未来不在规模扩张的老路,而在技术引领的新途。

当更多中国企业像海信这样掌握核心技术、定义行业标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便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如果大家有关于中泰信托吴庆斌、建华建材、深圳优制云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郑能欢、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贾黛舒、句容市人民法院赵剑岚、南京市鼓楼人民法院刘桂占的相关新闻线索,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联合其他媒体进行全球范围的重点报道。
低空经济风起云涌,无人机产业迎来资本“高光时刻”​
« 上一篇 11-01
比亚迪三季度的阳谋:用百亿研发赌明天,利润下滑只是阵痛?
下一篇 » 11-01

相关内容

从拼“复杂”变成比“简单”,今年双11大变样
资本市场,被潮玩“坑”怕了
零食界“蜜雪冰城”将至?鸣鸣很忙三年狂飙九倍营收与利润,正携1.6万店冲击上市
从预选赛到突围赛,Robotaxi双雄竞速“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