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逆周期突围:民生银行半年报里的“双引擎”增长密码

fdc6d661a39148df84266228ec21d47a~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101615135080BF9CA53F76E89071B1&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g0xXtigoq%2BfF1QE3fsze3Fr8Ja4%3D

文丨李登军

美编丨李成蹊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当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突破470万亿元、行业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节点,民生银行2025年半年报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723.84亿元营收同比增长7.83%,二季度增速进一步攀升至8.3%,实现连续三个季度营收正增长,在低利率大资管时代走出鲜明的逆周期行情。

ed0acf256d074226a3a6dcd30722cfdb~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101615135080BF9CA53F76E89071B1&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DFPyJ7qulq3VGQ5TOa5QVqniK%2BM%3D

(图:民生银行2025半年报)

这份成绩单,不仅是短期经营的突破,更是其五年战略转型积累的必然结果。半年报背后的稳健突围力

营收增长的“双引擎”逻辑清晰且扎实。

在利息收入端,民生银行生息资产日均规模达7.12万亿元,净息差稳定在1.39%并同比提升1个BP,在行业息差普遍承压的背景下,凭借资产结构优化与负债成本管控,实现492.03亿元利息净收入稳中有升。

非利息收入端更成“增长黑马”,231.81亿元的规模同比激增25%,一季度19.34%的高增速在二季度持续延续,标志着其在中间业务、债券交易等领域的新增长点已完全确立。

“稳健利息收入压舱,高增非息收入破局” 的组合,让民生银行摆脱了传统银行对息差的单一依赖,经营韧性显著增强。

更值得关注的是“增长与稳健”的平衡术。截至6月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稳定在1.48%,拨备覆盖率回升至145.06%,在营收高增的同时,风险指标持续优化。

这种“规模、效益、风险”的协同向好,打破了行业“高增长必伴高风险”的惯性认知,彰显出其精细化风控与高质量经营的深厚功底。“跳出内卷” 的战略抉择

民生银行今日的逆周期表现,源于五年前一场“跳出内卷”的战略抉择。

2020年起,面对银行业“资产端利率下行、负债端成本高企、产品服务同质化”的困局,民生银行率先将“高质量发展”定为核心目标,围绕“抓机遇、优结构、控风险、促增长”主线,启动一场覆盖资产、负债、客群的全方位转型,如今,这场长期主义的布局终于催生出“飞轮效应”。

资产端的“精准发力”奠定转型根基。

民生银行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绿色信贷余额增速达9.63%,服务科技型企业超12万户、“专精特新”客户2.8万户,普惠小微贷款与个人养老金账户规模持续扩容。

这种“向高价值领域倾斜”的资产配置策略,既契合国家战略导向,又避开了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为营收增长提供了优质资产储备。

截至6月末,其深度服务的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4100亿元,“专精特新” 企业贷款超1100亿元,拳头产品“易创E贷”服务客群达5000户,科技金融已成为其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标签。

负债端的“精细管理” 破解成本难题。

在存款“暗战”激烈的市场中,民生银行个人存款逆势增长6.1%,活期存款占比提升至34.93%,通过“存款活期化”策略有效压降高成本负债。

这一调整直接反映在净息差表现上,尽管绝对值仍处行业低位,但已连续五个季度稳定在1.38%-1.42%区间,展现出极强的息差韧性。

中金银行研报指出,民生银行“负债结构优化成效显著,有望步入高质量扩表阶段,实现韧性强于同业的净息差表现”。

科技赋能则为转型注入“加速度”。

上半年,民生银行新增32个AI应用场景,零售线上平台用户突破1.24亿户,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让“精准获客、精细风控”成为可能。

从资产端的科技金融深耕,到负债端的数字化获客,再到运营端的AI降本,民生银行已构建起“战略 - 业务 - 科技”协同的转型闭环,前期积累的势能正加速释放。提供可借鉴的“民生样本”

随着转型成效持续显现,资本市场对民生银行的认可不断升温。

招商证券明确给出“买入”评级,认为其“营收高增、息差企稳,利润有望恢复增长,存在估值修复机会”;中金公司更乐观预测,民生银行“房地产及关联股东风险化解压力缓解,通过‘开源’‘节流’有望实现ROE稳步上行”,机构的集体看多,折射出市场对其转型逻辑与未来潜力的深度认同。

这份认同的核心,在于民生银行提前卡位了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当行业普遍面临“从规模驱动到价值驱动”的转型阵痛时,民生银行已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形成先发优势:科技金融的客群基础与产品体系日趋完善,绿色信贷的规模与增速领跑同业,数字化服务能力持续升级。

这种“提前布局”,使其在行业变革期占据了主动权。

面向未来,随着转型飞轮的进一步加速,民生银行的增长潜力将持续释放。

一方面,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战略业务的规模扩张,将继续带动营收结构优化。

另一方面,负债成本管控的成效与风控体系的完善,将为利润增长提供坚实保障。

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中,民生银行用五年转型证明:唯有跳出短期内卷、坚持长期主义,才能在行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而其今日的突围之路,也为更多银行探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民生样本”。


*如果大家有关于中泰信托吴庆斌、建华建材、深圳优制云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郑能欢、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贾黛舒、句容市人民法院赵剑岚、南京市鼓楼人民法院刘桂占的相关新闻线索,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联合其他媒体进行全球范围的重点报道。
金价破 4200 后,炒黄金平台怎么选?内行人只看这 3 点(附靠谱推荐)
« 上一篇 10-16
两次致命事故后,雷军该为小米汽车安全“背锅”吗?
下一篇 » 10-16

相关内容

阿维塔“三连暴击”:起火、亏损、IPO卡壳
东鹏饮料二度闯关港股:不缺钱的功能饮料龙头,在谋划什么?
中塔合作棉花铺就幸福路,现存涉棉相关企业超211.7万家
衣服阴干的臭味实为霉菌繁殖,现存消字号相关企业超24.9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