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降维扫荡,保定银行“护城河”还剩几块砖?
最近,金融界可谓是风云变幻,六大国有银行的变革举措吸引了众多目光。
先是,自9月1日起,个人消费贷财政贴息政策正式落地。个人消费贷年化贴息1%,单笔最高省500元,一人最多省3000元,5万元以下小额合计封顶1000元。紧接着,六大行同日“撤掉”监事会,内部监督权交给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层级瘦身、决策提速。
六大国有银行的这两大动作,一个从内部治理结构出发,一个从业务政策层面发力,对整个金融行业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犹如投入金融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让整个银行业都感受到了变革的力量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保定银行也不例外。
三大软肋
保定银行作为一家区域银行,是河北省保定市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背靠雄安、立足冀中,主打普惠、绿色、科技、协同金融,做中小微和城乡居民的本地金融标杆。
在六大行变革的大背景下,保定银行的发展困境愈发凸显。
其一,区域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期,给保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据2025年保定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加快淘汰钢铁、水泥、焦化等低效产能”列为年度重点任务,全年计划退出焦化产能120万吨、钢铁产能160万吨,涉及企业30余家。这些传统产业的转型,使得保定银行的贷款业务面临萎缩,不良贷款风险不断增加。
而新兴产业的崛起,本应是保定银行拓展业务的新机遇,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新兴产业往往具有轻资产、高风险、高成长的特点,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传统产业有很大不同。保定银行在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其二,从财务数据来看,保定银行的经营业绩近年来持续下滑。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保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7亿元,同比下降13.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9亿元,同比下降19.01%,这已经是该行连续第四年净利润下滑,相较于2019年末12.03亿元的净利润,降幅显著。
在资产质量方面,保定银行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近五年不良贷款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从 2019年的2.12%开始,到 2023年已攀升至2.52%,且在2023年6月末,该行的不良率一度高达2.92%,远高于全国银行业及河北省内其他城商行的平均不良率。
值得一提的是,保定银行自2024年起以“信息验证”为由封锁年报下载,至今未公开2024与2025年任何财务数据,其真实经营成色成谜,令市场担忧。
其三,管理层变动也给其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近年来,保定银行的管理层架构经历了较大变革。自2021年迎来大规模高管换血,不仅新任董事长李建树、行长陈桂兰走马上任,还增添了一大批副行长及行长助理等,高管人员猛增至十多位,发展至今,已形成“一正五副三行助”的行长梯队格局,此外还有首席信息官、首席风险官等职位。
过多的核心高管还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内部沟通协调成本增加,内耗严重。在面对市场变化和业务发展问题时,难以迅速做出有效的决策,错失发展机遇。
河北中小银行擂台
在河北省城商行的激烈竞争格局中,保定银行与省内其他城商行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一方面,省内头部城商行如唐山银行、河北银行如同一座大山,保定银行难以超远。
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末,河北银行资产规模高达5696.00亿元,唐山银行也达到了3522.99亿元,而保定银行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资产规模不仅反映了银行的实力,还影响着银行的业务拓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大的资产规模意味着银行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业务,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在盈利能力方面,差距同样显著。2024年,唐山银行以 33.93 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省内城商行首位,河北银行实现净利润21.96亿元,而保定银行2023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9亿元,同比下降19.01%,且2024年年报尚未披露,经营业绩的下滑趋势令人担忧。盈利能力的不足,使得保定银行在资本积累、业务创新投入等方面都受到限制,难以与头部城商行展开有效的竞争。
资产质量方面,保定银行也面临较大挑战。2024年末,唐山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82%,拨备覆盖率高达639.69%,风险抵御能力极强;河北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拨备覆盖率 184.51%。而保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2.64%,拨备覆盖率相对较低。较高的不良贷款率和较低的拨备覆盖率,使得保定银行在面对风险时更加脆弱。
另一方面,河北省是全国拥有城商行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共有11家城商行,除衡水银行规模稍小外,其余10家银行资产均破千亿元,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从资产规模来看,保定银行在省内城商行中排名靠后,规模最小。较小的资产规模限制了其业务拓展的广度和深度,使其在获取优质客户、开展大型项目合作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保定银行难以与规模较大的城商行抗衡,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在不良贷款率方面,保定银行高于多数同行。2024年末,邯郸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8%,邢台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6%,秦皇岛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5%,张家口银行不良贷款率为 1.99%。而保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2.64%,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不仅影响了保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还降低了其市场信誉,进一步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在河北“千亿城商行俱乐部”里,保定银行正被头部规模与尾部风险双面夹击。
破局方程式
如今,层层枷锁同时上扣,城商行如同在夹缝里喘息。
一方面,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也给城商行带来了巨大冲击。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使得城商行在支付结算领域的业务受到严重挤压。一些金融科技公司还在信贷、理财等领域不断创新,推出如P2P借贷、智能投顾等业务,对城商行的传统业务构成了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政策和法规。这对于规范银行业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给城商行带来了更大的合规压力。据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多家城商行因信贷管理不审慎、资金空转、存款数据造假等问题收到罚单。
凛冬已至,保定银行唯有把准未来航向,方能破冰前行。
一是,发展特色业务也是关键,立足本地,深挖区域经济特色与客户需求,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发力。比如,加大对保定本地小微企业、“三农”的支持力度,开发专属金融产品;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开展绿色金融服务,助力区域绿色发展;针对当地科技型企业,推出科技金融产品,解决融资难题。
二是,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同样不可或缺,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完善线上服务平台,打造智能化银行。通过移动展业平台,突破物理网点限制,上门为客户提供开户、签约等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行为与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与个性化服务。
三是,强化风险管理对于保定银行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存在的大额风险暴露超标、信托计划逾期等问题,保定银行应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监测。严格把控贷款审批关,优化信贷结构,降低对高风险行业和客户的贷款集中度。
在六大行变革风暴的席卷下,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保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危机之中亦蕴藏着机遇,只要保定银行坚定地走差异化服务之路,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强化风险管理,就能在金融市场的浪潮中破浪前行,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