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猪茅”或名不副实 ,千亿负债叠加行业周期危机四伏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A股畜牧养殖板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凭借“自繁自养+全产业链”模式稳居行业龙头。

2024年,公司借猪价回升实现业绩扭亏,全年盈利178.81亿元。但深入分析其经营数据与行业环境可见,这家头部企业正面临财务结构失衡、市场周期波动、内部管理漏洞三重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其长期盈利,更折射出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共性困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高负债下的流动性压力,难除盈利侵蚀危机

牧原股份的财务风险核心是“高负债+短期偿债缺口”,数据通过其过往财报可以窥探一二。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8.38%,较二季度末下降3.43个百分点,但显著高于温氏股份资产负债率降至54.86%。

2025年,这一状况未根本扭转。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公司负债总额1048.77亿元、1213.68亿元、1101.12亿元,资产负债率54.4%、62.1%、58.7%。

get?code=MDVlOGQwYmI0MzM5Yzk0OGQ5NDU5ODI2YjE1MDViYzksMTc1ODY4NzE1NzE2Mw==

2025年一季度,负债总额增至1173.16亿元,资产负债率59.2%(同比降4.39个百分点),流动负债926.48亿元,货币资金仅235.66亿元;6月末资产负债率56.06%(较年初降2.62个百分点),虽有降负债成效,但规模仍庞大。公司坦言负债率偏高,计划2025年底较2024年底降负债100亿元,截至二季度末已完成56亿元。

债务结构上,短期偿债压力突出。2024年三季度,短期借款418.70亿元,以及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92.30亿元,短期有息负债共511亿元,货币资金(含交易性金融资产)仅193.30亿元,缺口317.70亿元,流动比率0.98;而2025年一季度流动比率降至0.7961,速动比率0.2587,风险加剧。

这一格局源于2020年起的产能扩张。根据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的固定资产为1090亿,在建工程为20.94亿,两项合计为1110.94亿;而在2020年时,牧原股份的固定资产为585.3亿,在建工程为148.3亿,两项合计为733.6亿;在不到4年时间里,牧原股份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增长了约380亿。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73.51亿元,同比增12.13%。货币资金增加缓解部分压力。虽2024年猪价回暖带动业绩,但风险未消。

2025年一季度营收360.61亿元,同比增37.26%,净利润44.91亿元,同比增288.79%;半年报营收764.63亿元,同比增34.46%,净利润105.3亿元,同比增1169.77%。若2025年猪价如预测下跌,盈利下滑将加剧偿债压力,或引发流动性危机。

猪周期下行与竞争加剧的双重考验

生猪行业“猪周期”特性决定企业业绩与猪价高度绑定,牧原股份正面临周期下行与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数据来自权威机构与公司公告。

相关数据显示,周期波动方面,2023年全国生猪出栏均价16.43元/公斤,较2022年20.54元/公斤降20.01%,致牧原股份2023年亏损41.68亿元;而2024年猪价回升至18.07元/公斤,从而让公司实现扭亏。

2025年上半年猪价下行,但依托成本优势,公司仍盈利:半年报营收764.63亿元,同比增34.46%,净利润105.3亿元,同比增1169.77%。

get?code=Y2ZkOTBiOGE3MTMyMjlkMTEyZmRiMmYwOWFhNjA0MDksMTc1ODY4NzE1NzE2Mw==

供需基本面显示,产能仍处高位。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78万头,距“产能调控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仅低0.54%,2025年生猪出栏预计增5%-8%。

需求端疲软,也给牧原股份的发展带来了冲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显示,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6.1%,但猪肉消费弹性低,餐饮收入增10.2%,该数据低于2019年疫情前。

与此同时,预制菜对猪肉需求拉动有限。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增15%,猪肉类占比仅30%,且牛羊肉均价同比降8.2%、6.5%,分流需求。

权威预测2025年猪价不容乐观:Mysteel预计全国生猪出栏均价降至14.76元/公斤(同比跌11.53%),若兑现,牧原股份盈利空间将大幅压缩。

此外,行业竞争进入“成本与效率”比拼期,据温氏2024年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温氏2024年商品猪完全成本14.8元/公斤,新希望财报数据显示,其2024年成本同比降0.8元/公斤;而据牧原2024年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牧原2024年成本13.5元/公斤,优势缩小。

2025年上半年,牧原成本逐月降,6月低于12.1元/公斤,7月11.8元/公斤(较1月降1.3元/公斤)。同时,2024年行业CR10升至38.2%,中小养殖户退出,头部争夺激烈,牧原若不持续优化成本,市场份额或被蚕食。

规模扩张下的合规与治理隐忧

牧原股份产能从2020年2000万头/年扩至2024年6000万头/年。牧原历年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其内部管理未跟上规模步伐,环保、安全生产、公司治理问题影响品牌与经营,案例与数据来自监管公告及公开报道。

环保管理上,牧原《2023年ESG报告》显示,公司虽加大环保投入,2022年为31.99亿元、而2023年为34.48亿元,但子公司违规频发。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7家子公司因环保被罚12起,累计罚款150.84万元。

get?code=NTViMjdiZWEwNzc4OTgwNWFmNmRiYjdjM2Y4ZGNlZDIsMTc1ODY4NzE1NzE2Mw==

其中,江苏铜山牧原2024年6月12日单日收3张罚单,涉废水超标、监测缺失、固废违规,暴露管控漏洞。环保违规不仅罚款,还可能引限产停产,影响产能释放。目前无2025年环保处罚新公告,但管控成效仍需关注。

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问题突出:2025年1月,养殖户常先云举报南阳牧原种猪带蓝耳病毒致3000余头猪死亡,指控检疫造假、用自制疫苗,农业农村部已介入。

安全生产事故也有发生:2024年4月湛江雷州牧原硫化氢中毒致2死;2022年6月黑龙江兰西牧原有限空间作业致1死1伤。这些事件显露出质量与安全管控短板,若不整改,将损害品牌。2025年暂无新重大安全事故报道,但前期负面影响仍在。

公司治理方面,家族化倾向受关注:2024年年报显示,9人董事会中秦英林家族占4席(秦英林任董事长,妻子钱瑛、表弟曹治年、表弟媳杨瑞华任董事),决策受家族影响大。

2024年6月,唯一外籍独立董事RamCharan辞职,外部监督弱化,或影响决策独立性,引发机构投资者关注。2025年无治理结构调整新信息,家族化风险依旧。

作为行业龙头,牧原股份的挑战既是自身“成长烦恼”,也反映行业规模化共性问题。财务端,高负债与短期缺口需通过优化融资、控制扩张化解;市场端,猪周期下行与竞争加剧要求持续控成本、升级产品;内部管理端,环保、安全与治理漏洞需靠完善内控、强化监督弥补。

2025年是牧原关键“风险应对年”:化解挑战可巩固地位,否则或陷“业绩波动-财务恶化-品牌受损”循环。

其应对策略也将为行业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向稳健、合规、高效发展。未来,资本市场与监管层需持续关注其风险处置,这不仅关乎企业命运,更影响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健康发展。

牧原股份的2025年“风险应对战”,既是企业自身的生死考验,更是中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转型的缩影。

高负债压力下,其半年降负债56亿元的成效与173.51亿元经营现金流的补充,为行业高杠杆扩张后的风险缓释,提供了实践样本。

结语

面对猪价跌至13.85元/公斤的现实,牧原股份通过调减32万头能繁母猪、将出栏均重降至119公斤等举措响应调控,更以智能化养殖将成本压降至11.8元/公斤,印证了“效率制胜”是周期下行期的核心密码。

而环保罚单、安全事故等治理痛点的逐步缓解,则揭示了规模化企业“速度与质量匹配”的必然要求。当前生猪养殖板块指数持续震荡下跌,行业集中度提升与100万头产能调减任务叠加,牧原的每一步探索都具有行业镜鉴价值。

若能持续以技术降本筑牢盈利根基,以合规治理重塑品牌信任,以理性扩张响应政策引导,牧原不仅能跳出“周期魔咒”,更能为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高质量发展”标注清晰路径,守护好亿万民众的“菜篮子”安全。

【天眼查显示】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牧原股份成员,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是一家以从事畜牧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546276.8135万人民币,超过了100%的河南省同行,实缴资本20000万人民币,并已于2014年完成了IPO上市,交易金额7.22亿人民币。


*如果大家有关于中泰信托吴庆斌、建华建材、深圳优制云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郑能欢、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贾黛舒、句容市人民法院赵剑岚、南京市鼓楼人民法院刘桂占的相关新闻线索,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联合其他媒体进行全球范围的重点报道。
获腾讯、云锋青睐,估值达60亿的迅策科技,上市底气何在?
« 上一篇 09-30
海天味业获评“中国检验检测科普基地”,铸就食品安全科普新标杆
下一篇 » 09-30

相关内容

一年募资超150亿,地平线想赌一个新的未来
六福珠宝携手唐宫文创,以珠宝艺术再现大唐瑰宝
第三方智驾势力魔视赴港IPO,与奇瑞广汽合作,仍待加速规模化
大疆前首席带队,丰疆智能赴港IPO,农业机器人市场迎重磅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