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双重困境压身:技术跟不上、品牌撑不起,荣耀正在退出手机主流赛道?

荣耀手机越来越难卖了,市场表现已亮起红灯。

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前八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销量同比下降2%,市场呈现明显降温趋势。在主要手机品牌中,仅有华为和OPPO两家厂商实现销量增长,增幅分别为2%和4%,其余品牌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具体来看,苹果销量下滑6%,荣耀下滑9%,小米下滑2%,vivo下滑5%,荣耀在主要OEM厂商中市场份额下降最为严重。毫无疑问,荣耀手机在主流竞争格局中已明显掉队,主要原因在于其渠道策略仍处于调整阶段。

从昔日的销量冠军到如今在主流竞争中逐渐边缘化,2025年堪称荣耀的“失速元年”。如何从根本上重塑渠道竞争力并找回市场节奏,是荣耀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

走向边缘化

近年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头部厂商凭借技术积累与品牌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而部分品牌则面临边缘化危机,荣耀手机正是其中之一。

据IDC与Counterpoint Research等权威机构数据显示,荣耀自2024年第一季度登顶中国市场后,市场份额持续下滑,至2025年第一季度已跌出前五,第二季度仍未能回归主流阵营,出货量同比下滑19%,市场份额进一步缩水至12.8%。

荣耀手机边缘化趋势日益显著,究其根源在于手机业务的产品竞争力与品牌心智双重减弱。

一方面,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智能手机行业,产品竞争力直接决定市场地位,而荣耀手机深陷同质化与创新乏力困局,产品竞争力疲软。

以Magic7系列为例,荣耀虽在旗舰机型Magic7系列中全面引入AI技术,宣称在系统、影像、屏幕等多维度实现赋能,但市场反馈却未尽如人意。据了解,Magic7系列发布不足数月便开启多轮降价,至2025年2月,部分机型价格已跌至3799元,反映出其产品创新未能有效转化为用户购买力。

在当前消费者换机周期普遍延长的市场环境下,缺乏核心亮点的产品已难以激发用户的换机欲望。荣耀Magic7系列虽以“AI全面赋能”为主要卖点,但其AI功能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覆盖面较窄,未能形成有效的差异化竞争力。这表明荣耀在技术概念与用户可感知的产品价值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与忠诚度需要长期培育,而荣耀手机在品牌叙事上尚未形成鲜明标签。

品牌心智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底层逻辑,尤其在高端市场,溢价能力与用户情感认同至关重要。荣耀曾凭借华为业务调整出现的红利窗口实现规模快速扩张,但未能将这一短期市场机遇转化为可持续的品牌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荣耀Magic8系列来了!荣耀CEO李健预热Magic8系列时,将其定义为“新时代AI手机”,强调全面自进化能力,这一举措被业界视为挽救边缘化命运的关键一搏。

Magic8系列能否成为转折点,仍需市场检验,但毫无疑问,荣耀已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内外压力交织

面对边缘化危机,荣耀最直观的应对策略是加快新品发布节奏,试图以“机海战术”稳固基本盘。

据网络公开数据,2025年上半年以来,荣耀至少推出6-10款新品,荣耀畅玩60、Power、X60GT、GT Pro、X70i、荣耀400、荣耀X70以及折叠屏等多个手机系列陆续上市,覆盖从入门级到旗舰机的各个价位段,希望通过丰富产品矩阵来维持市场存在感。

然而,荣耀手机不仅在中低端市场遭遇强力挤压,在高端市场的转型也屡屡受挫。

在低端市场,Redmi Note系列已建立起坚固的“价格铁壁”,真我Neo系列凭借强劲性能和续航主打性价比,OPPO、vivo等品牌也在持续加大布局力度,竞争格局日趋白热化。荣耀在这一市场仍面临一场硬仗。

尽管荣耀于4月推出的Power系列试图以8000mAh超长续航和1699元起的“国补”低价作为差异化卖点,但在各方势力的激烈围剿下,仅依靠续航这一单一功能,恐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突破。

在高端市场,苹果与华为凭借深厚的品牌心智护城河占据主导地位,荣耀的旗舰Magic系列虽被寄予厚望,却始终难以摆脱“技术跟随者”的标签。

一来,荣耀手机折叠屏产品因铰链技术精密性与系统生态优化不及华为,未能成功撬动高端用户;二来,荣耀手机大力宣传的AI影像、卫星通信等功能,也常被业界和消费者质疑为缺乏底层创新的“复刻式升级”,未能形成颠覆性体验。

市场数据清晰印证了这一困境。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高端手机(定价600美元以上)出货量榜单中,苹果市场份额为59%,三星市场份额为22%,华为则占据9%的份额,而荣耀跌出了前五。

在外患加剧的同时,荣耀的内部也经历着深刻的调整。

自今年初CEO换帅后,荣耀启动了名为“雄鹰计划”的大规模组织调整。据悉,荣耀已完成对中国地区部38个关键岗位的重新竞聘,其中17个岗位负责人被更换,并大胆启用了占比达24%的90后年轻管理者。

此举无疑旨在打破内部僵化、激发组织活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然而,大规模、高频率的人事震荡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副作用,战略执行的连续性可能被打断,团队内部需要时间磨合,这为正处于艰难爬坡期的荣耀增添了新的内部不确定性。

AI、出海“豪赌”才刚刚开始

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极致内卷的当下,深陷增长困境的荣耀正试图开辟两条新的战线以寻求破局:一是向上攀登技术高地,全面押注AI;二是向外拓展疆域,加速全球化出海。

2025年3月,荣耀CEO李健在MWC舞台上正式宣布了雄心勃勃的“阿尔法战略”,计划未来五年投入百亿美元,进行AI领域的深度布局。

这一战略的公布,标志着荣耀从过去追求硬件参数的单点突破,转向构建以AI为核心驱动力的生态体系与底层能力。其后的产品部署也印证了这一转向。例如,荣耀400系列选择在欧洲及中东等海外市场首发,并主打多项AI功能,这既是出海的战术调整,也是其AI战略的落地试水。

与此同时,在国内市场承受巨大压力之时,荣耀的出海业务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财报中难得的亮点。

根据Canalys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荣耀在拉美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70%,以290万部的成绩创下纪录,位列市场第四。同时,其在欧洲市场也稳居前五,出货量持续增长11%。

尽管双轨战略的初步成果令人鼓舞,但荣耀的破局之路依然布满荆棘。

在AI领域,巨头环伺。苹果、华为、三星及小米等厂商均在AI上投入巨资,并拥有更强的品牌号召力和生态掌控力。荣耀的“阿尔法战略”是厚积薄发的长远布局,难以在短期内扭转其在高端市场“跟随者”的形象。

在出海方面,成绩与风险并存。拉美和欧洲市场的快速增长固然可喜,但这些市场同样竞争激烈,且地缘政治、贸易政策等不确定因素更多。如何平衡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关系,将是一大管理难题。

总体而言,荣耀的“AI+出海”战略是其面对行业红海的理性选择,方向正确且初见成效。然而,这条突围之路并非坦途,荣耀这场豪赌才刚刚开始……


*如果大家有关于中泰信托吴庆斌、建华建材、深圳优制云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郑能欢、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贾黛舒、句容市人民法院赵剑岚、南京市鼓楼人民法院刘桂占的相关新闻线索,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联合其他媒体进行全球范围的重点报道。
清腩坊开放全国加盟:十年沉淀的牛腩品牌,以标准化体系赋能创业者
« 上一篇 10-21
Qt Group与英飞凌合作打造AI驱动的消费类设备
下一篇 » 10-21

相关内容

Globe Teleservices与Maxis达成合作
海南保亭以地方实践 向全球递交中国地方履约新答卷
全 "芯" 驱动,构建智能汽车与机器人全场景新生态
江波龙推出业内首款集成封装mSSD,Office is Factory实现灵活、高效交付